时间: 2025-05-06 02:2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9:26
瑞鹤仙(甲辰灯夕) 作者: 李公昴 〔宋代〕
玉城春不夜。映月璧寒流,烛蕖光射。
鳌山海云驾。拥遨头箫鼓,锦旗红亚。
东风近也。趁乐岁良辰多暇。
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
堪画。纱笼夹道,露重花珠,尘吹兰麝。
歌朋舞社。玉梅转,闹蛾耍。
且茧占先探,芋郎戏巧,又卜紫姑灯下。
听欢声犹自未归,钿车宝马。
春天的玉城夜晚是如此的漫长,明月映照着寒冷的水面,烛光照耀着荷花的美丽。
坐在鳌山上,云雾缭绕,音乐声和鼓声在空中飘荡,红色的锦旗迎风招展。
东风吹来,正值欢乐的时节,良辰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想象阳光早已照遍南方州,温暖得柳树娇嫩,桃花盛开。
这景象真可以画下来。纱笼隔道而立,露珠沉重如珠,尘埃中弥漫着兰花和麝香的香气。
朋友们在歌舞之间欢聚,玉梅转动,喧闹的蛾子在嬉戏。
我们先来探访茧子,芋郎在戏弄,又在紫姑灯下占卜。
听着欢声笑语,我却还未归去,漂亮的马车和宝马在旁徘徊。
作者介绍:
李公昴,字仲明,号云峰,宋代著名词人。他的作品多描绘春日的美景和人们的欢乐,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生活气息。李公昴的词作往往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甲辰年灯节的晚会,正值春天的时节,诗人借助灯会的热闹氛围,以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欢聚交织,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瑞鹤仙》以其清丽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描绘了灯节之夜的春意盎然,给人一种愉悦和轻松的感觉。开篇“玉城春不夜”,便勾画出了一幅春夜的悠长画面,伴随着明月和烛光,形成一种温柔而典雅的气氛。诗中提到的“鳌山海云驾”,更是将自然景观与音乐的欢愉结合,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和人们的欢愉。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东风近也”、“趁乐岁良辰多暇”的语句,流露出对春天的珍惜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阳光普照、柳树娇嫩、桃花争艳,这些意象相互交织,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期待。
最后,诗人以“听欢声犹自未归,钿车宝马”收尾,既表达了对欢乐气氛的沉醉,又暗含了对归家的思念。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使整首词在欢快中透出一丝柔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映月璧寒流”将月亮比作璧玉,增强了意象的美感;“东风近也”则将春风拟人化,表现出春天的亲近与温暖。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和节日的欢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欢聚时光的珍重与对归家的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玉城春不夜”中的“玉城”指的是:
A. 一座城市
B. 美丽的地方
C. 珍贵的物品
D. 夜晚的宁静
“映月璧寒流”中的“璧”是指:
A. 矿石
B. 宝石
C. 明月
D. 水面
诗中提到“东风近也”,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冬天的怀念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夏天的欢喜
D. 对秋天的惆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