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箕山操》

时间: 2025-07-28 15:56:59

诗句

箕之山兮可耕而樵,箕之水兮可饮而游。

牵牛何来兮饮吾上流,彼以天下让兮我以之逃。

世岂无尧兮应尧之求,吾与尧友兮不与尧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5:56:59

原文展示:

箕山操
(杨维桢)

箕之山兮可耕而樵,
箕之水兮可饮而游。
牵牛何来兮饮吾上流,
彼以天下让兮我以之逃。
世岂无尧兮应尧之求,
吾与尧友兮不与尧忧。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箕山的山可以耕种,也可以砍柴;箕山的水可以饮用,也可以游玩。牵牛的何处来,喝我上游的水?他们让出天下,我却选择逃避。世间难道没有尧帝吗?我会回应尧帝的要求,但与尧帝的忧虑无关。


注释:

字词注释

  1. 箕山:传说中的山名,象征着宁静和理想的生活环境。
  2. :砍柴,指在山中生活的人。
  3. 牵牛:牵引牛,指与牛相关的劳动。
  4. 饮吾上流:饮用我上游的水,意指资源共享的自然环境。
  5. :指放弃或让出。
  6. :古代贤明君主,象征理想的执政者。

典故解析

  • :尧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明君,以德治国,代表理想的统治者。诗中提及尧,反映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80年-1350年),元代诗人,字子奇,号白云山人。他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而闻名,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展现出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箕山操》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时期。作者通过描绘自然,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反映了文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箕山操》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作。全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箕山的可耕、可樵、可饮、可游,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诗人以直白的语言,抒发了对理想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逃避态度。

在情感上,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提到的“牵牛何来兮饮吾上流,彼以天下让兮我以之逃”,不仅传达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局的不满与逃避的态度。这种对比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性,给人以深思。

同时,诗中提到的尧帝,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希望能够与尧帝为友,却又不愿意与其忧愁相伴,体现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简洁而意蕴深远,展现了杨维桢对自然、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箕之山兮可耕而樵:描绘了山的自然环境,说明这里适合耕作和砍柴,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2. 箕之水兮可饮而游:描述水源丰富,人们可以饮水和游玩,展现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3. 牵牛何来兮饮吾上流:提问的方式增强了亲切感,意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彼以天下让兮我以之逃:对比“让”与“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自由的追求。
  5. 世岂无尧兮应尧之求:质疑当今社会的缺乏理想统治者,抒发对尧帝的向往。
  6. 吾与尧友兮不与尧忧:表达了与理想的尧帝为友,但对现实的忧愁则选择逃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理想生活相结合,形成生动的对比。
  • 对仗:如“可耕而樵”与“可饮而游”,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箕之山”“箕之水”展示自然的丰富性与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政治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传达出一种“逃避”与“寻求”的双重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宁静与理想的生活环境。
  2. :象征生命的源泉与自然的馈赠。
  3. :象征理想政治的明君,代表人们对完美社会的向往。
  4. :象征勤劳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山水的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尧则代表了理想的统治者,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与社会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尧”象征什么?
    A. 自然环境
    B. 理想的统治者
    C. 劳动人民

  2. 填空题:诗中“箕之山兮可耕而樵”表达了诗人对__生活的向往。

  3. 判断题:诗人对现实政治持积极态度。 (对/错)

答案

  1. B
  2. 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与理想社会的向往。
  • 李白《庐山谣》: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杨维桢《箕山操》陶渊明《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杨维桢更多地反映了对现实的逃避,而陶渊明则强调了回归自然的选择。

这种对比突出了两位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不同理解和追求方式,反映了各自时代的社会背景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元代诗词选》
  2. 《古代诗词鉴赏》
  3. 《中国古诗词大辞典》

通过以上的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箕山操》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平乐 叶子芳辰嘱题 清平乐 其八 清平乐 题吴青霞独坐观书图,借玉田韵 清平乐 清平乐 清平乐·星星散散 清平乐 其三 清平乐 其十五 清平乐 清平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攘揄 心手相应 挨肩擦脸 犬马之年 神不附体 口字旁的字 包含耗的成语 万尼亚舅舅 聿字旁的字 黑开头的成语 几字旁的字 镂月裁云 車字旁的字 烂贱 大地原点 包含忌的成语 足字旁的字 志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