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烽火辞》

时间: 2025-04-26 07:29:33

诗句

美人方一笑,烽火不须惊。

昨夜骊山下,西戎已结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9:33

原文展示:

美人方一笑,烽火不须惊。昨夜骊山下,西戎已结兵。

白话文翻译:

美人刚刚一笑,烽火就不必惊慌。昨夜在骊山脚下,西戎的军队已经集结。

注释:

  • 美人方一笑: “美人”指美丽的女子;“方”表示刚刚,刚刚一笑。
  • 烽火不须惊: “烽火”指的是战事或战斗的信号;“不须惊”意为不必惊慌。
  • 骊山: 指位于陕西的骊山,历史上与多次战争有关系。
  • 西戎: 西方的少数民族,指的是当时的敌国或敌军。

典故解析:

骊山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地点,曾经出现在许多诗歌和历史记载中。烽火是古代用来传递战斗消息的信号,常与战争紧密相关。这里的“西戎”指代敌人,表明诗人对战争的警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80年-?),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时局的思考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以美人的笑容作为对战争的反讽,表现出对战争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烽火辞》通过简单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开篇的“美人方一笑”构建了一幅美丽而温馨的画面,仿佛在此刻,所有的战争与纷扰都被美好的瞬间所暂时抚平。接下来的“烽火不须惊”则是对美好瞬间的一种对比,暗示着外界的动荡与内心的安宁之间的矛盾。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一种对于战争的无奈,似乎即使是美好的笑容也无法掩饰即将来临的危险。

“昨夜骊山下,西戎已结兵”这两句则直接揭示出战事的紧迫感。骊山的提及不仅是地理的定位,更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暗示着古往今来的战斗与牺牲。西戎的军队集结,意味着战争无法避免,尽管内心渴望安宁,但外界的威胁始终存在。

整首诗在流畅的音韵中,蕴含着对美好与战争的深刻思考,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美人方一笑:描写美人的笑声,传递出一种温柔与宁静的氛围。
  2. 烽火不须惊:即使外有战火,也因美人的存在而不感到恐慌。
  3. 昨夜骊山下:回忆昨夜的情景,为后面的战争预示埋下伏笔。
  4. 西戎已结兵:揭示了敌军集结的紧张态势,形成强烈的对比。

修辞手法:

  • 对比:美人与战争之间的对比,形成强烈的情感冲突。
  • 暗示:通过“美人”的笑容暗示内心的平静,而“烽火”则暗示外界的动荡。
  • 意象:美人、烽火、骊山等意象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人和战争的对比,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争的无奈,反映出人们在动荡年代中对安宁的渴求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美人:象征着美好与和平,是心灵的慰藉。
  • 烽火:象征着战争与动荡,是外界的威胁。
  • 骊山:历史的象征,承载着战争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美人”象征什么? A. 战争的胜利
    B. 美好与和平
    C. 历史的遗忘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西戎”指的是__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渴望与追求。 (对/错)

答案:

  1. B
  2. 敌军或敌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探讨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生活与美好瞬间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杨维桢《烽火辞》 vs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涉及战争,但杨维桢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描绘,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对朋友的关怀与对战争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苏武慢 其八 苏武慢·大道幽深 苏武慢·出世登真 苏武慢·识破尘寰 苏武慢 马元放归汉记题词 苏武慢 江亭远眺 苏武慢·饭了从容 苏武慢 八月六日清晨即事 苏武慢 丁丑端节 苏武慢 春日过菱溪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雨字头的字 俛首帖耳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风张风势 王侯将相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包含峦的成语 黄字旁的字 魚字旁的字 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荣膺 香字旁的字 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使译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枉用三尺 歺字旁的字 知来藏往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