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凌波采莲图》

时间: 2025-05-02 05:44:46

诗句

绰约风姿云雾衣,波心新月映明辉。

更深折得清香去,烟霭不知何处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4:46

原文展示:

题凌波采莲图 绰约风姿云雾衣,波心新月映明辉。 更深折得清香去,烟霭不知何处归。

白话文翻译:

她的风姿绰约,如同穿着云雾般的衣裳,波心中新月映照着明亮的辉光。 夜深时折得一缕清香离去,烟霭迷茫,不知飘向何方。

注释:

  • 绰约:柔美、婉约的样子。
  • 风姿:风度和姿态。
  • 云雾衣:形容衣裳轻盈飘逸,如同云雾。
  • 波心:水波的中心。
  • 新月:初出的月亮。
  • 明辉:明亮的光辉。
  • 更深:夜深时分。
  • 清香:指莲花的香气。
  • 烟霭:烟雾和云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冠卿,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采莲的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采莲女子的风姿和夜晚的静谧美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风姿绰约的采莲女子。首句“绰约风姿云雾衣”,用“云雾衣”形容女子的衣裳轻盈飘逸,如同云雾,展现了女子的柔美和婉约。次句“波心新月映明辉”,将新月的光辉映照在水波中心,形成了一幅宁静而明亮的画面。后两句“更深折得清香去,烟霭不知何处归”,则表达了夜深时女子折得一缕莲花的清香离去,而烟霭迷茫,不知飘向何方,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幽远的意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绰约风姿云雾衣”:这句诗用“绰约”形容女子的风姿,再用“云雾衣”比喻其衣裳的轻盈飘逸,形象生动。
  2. “波心新月映明辉”:这句诗描绘了新月的光辉映照在水波中心,形成了一幅宁静而明亮的画面,富有诗意。
  3. “更深折得清香去”:这句诗表达了夜深时女子折得一缕莲花的清香离去,动作细腻,情感含蓄。
  4. “烟霭不知何处归”:这句诗用“烟霭”形容夜晚的迷茫,表达了女子离去后的神秘和幽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雾衣”比喻女子的衣裳轻盈飘逸。
  • 拟人:如“烟霭不知何处归”赋予烟霭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采莲女子和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意象分析:

  • 云雾衣:象征女子的轻盈和飘逸。
  • 新月:象征夜晚的宁静和明亮。
  • 清香:象征莲花的纯洁和美好。
  • 烟霭:象征夜晚的迷茫和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绰约风姿云雾衣”形容的是: A. 女子的风姿 B. 女子的衣裳 C. 女子的容貌 D. 女子的动作
  2. “波心新月映明辉”中的“波心”指的是: A. 水波的中心 B. 水波的边缘 C. 水波的表面 D. 水波的底部
  3. “更深折得清香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宁静 D. 神秘
  4. “烟霭不知何处归”中的“烟霭”象征什么? A. 夜晚的迷茫 B. 夜晚的明亮 C. 夜晚的宁静 D. 夜晚的热闹

答案:1. A 2. A 3. C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万里的《小池》:描绘了小池边的静谧景色,与本诗的宁静意境相近。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描绘了夜晚的景色,与本诗的夜晚主题相似。

诗词对比:

  • 杨冠卿的《题凌波采莲图》与杨万里的《小池》: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注重人物的描绘,后者则更注重景物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冠卿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本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其九 岳坟次武穆原韵 满江红 和金直卿冬日述怀 满江红 从姜九绮季索画 满江红 其四 广陵旅感 满江红 题柳村渔乐图 满江红 即景 满江红 其四 黄堂席上答太守 满江红 满江红(陈玉局生朝) 满江红 其四 酬西樵再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而字旁的字 重色 寸土尺金 打家劫舍 弋字旁的字 离奇古怪 阃业 包含奂的词语有哪些 为天下谷 克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稗官野史 怒冠三挂 江山好改,本性难移 兀字旁的字 大开眼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