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浪淘沙·感事》

时间: 2025-05-01 16:32:59

诗句

风雨打帘钩。

惟怕登楼。

青山断续半离愁。

如此忙来忙不了,浩荡千秋。

人海正沉浮。

恰比沙鸥。

饱看后浪逐前沤。

事大如天休管也,满酌金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32:59

原文展示:

风雨打帘钩。惟怕登楼。青山断续半离愁。如此忙来忙不了,浩荡千秋。人海正沉浮。恰比沙鸥。饱看后浪逐前沤。事大如天休管也,满酌金瓯。

白话文翻译:

风雨敲打着窗帘,唯恐再去登楼远眺。青山时隐时现,带来一丝离愁。如此忙碌,却终究难以摆脱,纵然浩荡千秋岁月,人们在这汪洋人海中起伏沉浮。恰如同沙鸥,尽情欣赏后浪逐前浪的景象。事情如同天般浩大,不必去过于介怀,尽情地斟满金瓯,畅饮一番。

注释:

  • 风雨打帘钩:形容风雨交加,窗帘被打动的情景。
  • 惟怕登楼:担心去高处观看外面的情景。
  • 青山断续半离愁:青山的出现与消失引发一半的离愁别绪。
  • 浩荡千秋:形容历史的浩大与漫长。
  • 人海正沉浮:人在社会中如同浮沉的海浪,波动不定。
  • 沙鸥:一种鸟,通常与海洋相关,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
  • 后浪逐前沤:后来的浪潮追赶前面的浪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事大如天:事情的庞大如同天空,不用太过担心。
  • 满酌金瓯:指的是尽情饮酒,享受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韶生,近现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风格独特。他的诗歌常常将个人情感与广阔的社会历史相结合,展现出深沉的思考。

创作背景:

《浪淘沙·感事》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使得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愈加深刻。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王韶生的《浪淘沙·感事》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词,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开篇以“风雨打帘钩”引入,风雨的意象不仅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亦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波动与不安。接着“惟怕登楼”一句,透露出一种对外界的恐惧与无奈,似乎在担心高处的视野只会更加强化内心的孤独感。

“青山断续半离愁”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或过往情景的思念,青山的出现与消失如同人生的起伏,带来无尽的离愁。之后的“如此忙来忙不了,浩荡千秋”则是对生活繁忙的深刻反思,人们在时间的洪流中奋斗,却难以摆脱内心的困扰。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人海正沉浮”与“恰比沙鸥”的对比,展示了人在社会中的无奈与挣扎,沙鸥自由自在地飞翔,暗示了诗人对自由与洒脱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事大如天休管也,满酌金瓯”则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豁达,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诗人选择了放下和享受,尽情畅饮,展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雨打帘钩:描绘了一个阴雨天气的场景,揭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
  2. 惟怕登楼:表达了对外部世界的恐惧和对孤独的逃避。
  3. 青山断续半离愁:青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象征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4. 如此忙来忙不了:尽管忙碌,却无法摆脱内心的烦恼。
  5. 浩荡千秋:暗示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长河。
  6. 人海正沉浮:人们在生活中如同波浪,起伏不定。
  7. 恰比沙鸥:比喻诗人对沙鸥自由的向往。
  8. 饱看后浪逐前沤: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化。
  9. 事大如天休管也:面对生活的庞大与复杂,选择放下。
  10. 满酌金瓯:享受生活,积极面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沙鸥,强调自由的渴望。
  • 对仗:如“后浪逐前沤”,形成音韵的和谐美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人生的无常与对生活的思考展开,表达了在历史洪流中个体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强调了放下烦恼、享受当下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风雨:象征生活中的艰难与困扰。
  • 青山:代表着故乡、记忆与思念。
  • 人海:象征社会的复杂与人生的孤独。
  • 沙鸥:象征自由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 金瓯:象征着生活的享受与醉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浪淘沙·感事》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韶生
    • C) 苏轼
  2. 诗中提到的“沙鸥”象征着什么?

    • A) 自由
    • B) 忧愁
    • C) 忍耐
  3. “浩荡千秋”在诗中表达了什么?

    • A) 时间的无情
    • B) 自然的壮丽
    • C) 个人的奋斗

答案:

  1. B) 王韶生
  2. A) 自由
  3. A) 时间的无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苏轼的《浪淘沙》
  • 唐代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韶生 vs 苏轼:王韶生的作品多反映现代社会的困惑与思考,而苏轼则更多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 意象对比:王韶生的“沙鸥”象征自由,苏轼的“月”则代表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哲学》
  • 《近现代诗人王韶生研究》

相关查询

渭川秋望寄右军王特进 边城听角·席箕风起雁 入蜀·万水千山音 太公庙 锦城写望 赴西川途经虢县作 广陵宴次戏简幕宾 塞上曲二首·二年边戍绝 寄题罗浮别业 叹征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井然有条 无弦琴 玉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输荣 笑里藏刀 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消愁释愦 二字旁的字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严丝合缝 拨乱济时 包含朔的词语有哪些 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出滞淹 后悔不及 鼎字旁的字 爪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