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5:46
浪淘沙 其三
袁克文 〔清代〕
寸寸柔肠,重重逝梦,年来岁去凭花送。
而今欢怨两无因,襟头不觉啼痕重。
浊酒频浇,清茶偶供,长留风月教吟弄。
者般遣得有涯生,何须更觅桃源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感慨。诗中提到“寸寸柔肠,重重逝梦”,描绘了诗人心中那份柔软与沉重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去。虽然岁月如花般送走了许多美好时光,但如今的欢喜与怨恨却已无从再谈,内心的伤感无法自已,泪痕不自觉地显现出来。诗人常借酒浇愁,偶尔饮茶,试图在风月中寻找吟唱的乐趣。然而,在人生的有限岁月中,又何必再去追寻那桃源的理想境界呢?
作者介绍:袁克文,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对人生、情感的思考,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反映出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寻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这首《浪淘沙 其三》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感悟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寸寸柔肠”和“重重逝梦”两个意象,传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表现出一种柔软而又沉重的情感状态。在欢喜与怨恨的交织中,诗人意识到这些情感已成为过去,襟头的泪痕恰恰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同时,诗中提到的“浊酒频浇,清茶偶供”,展现了诗人用饮酒与饮茶来调节情绪的方式。这种对风月的吟唱,更是诗人对生活的自我调侃与释然,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态度。最后一句“何须更觅桃源洞”,更是传达了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放下,强调在有限的人生中,追寻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才是更为重要的。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如“浊酒”与“清茶”)、对仗(如“欢怨”与“无因”)、意象(如“桃源洞”)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传达了一种对于人生的淡泊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寸寸柔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喜
B. 伤感
C. 愤怒
D. 无奈
诗人提到的“桃源洞”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界
C. 过去的回忆
D. 情感的纠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