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大行皇帝挽诗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4 03:42:49

诗句

元老烱仍在,退朝无昔呼。

閒阶惟玉辂,夕日已金铺。

望幸霓旌远,埋灵山殿孤。

君看霜露节,冠冕灞陵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42:49

原文展示:

大行皇帝挽诗三首 其三
作者: 李梦阳

元老烱仍在,退朝无昔呼。
閒阶惟玉辂,夕日已金铺。
望幸霓旌远,埋灵山殿孤。
君看霜露节,冠冕灞陵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昔日的元老们仍然在世,但退朝时再也听不到昔日的呼声。闲暇时只见华丽的车辇,夕阳已经在金色的地面上铺洒。远望那高悬的霓旌,灵山殿孤独地埋藏在远方。你看那霜露时节,冠冕加身的人们朝着灞陵而去。

注释:

  • 元老烱:指的是年长的有德之士,烱(xuǎng)意为光辉炫耀,形容他们的风采仍在。
  • 退朝:指的是朝廷会议结束后,官员们退去。
  • 閒阶:悠闲的台阶,描述一种清静的环境。
  • 玉辂:华丽的车辇,象征皇权和尊贵。
  • 夕日金铺:夕阳的光辉洒在大地上,犹如金子般灿烂。
  • 霓旌:指彩旗,象征着荣华和权力。
  • 埋灵山殿孤:灵山殿是指帝王的庙宇,孤独的埋藏暗示着权力的衰落。
  • 霜露节:指秋冬季节,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冠冕灞陵趋:冠冕象征着权位,指向灞陵,暗示着朝廷的变化与历史的沉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受到唐诗的影响,注重意境的表现和情感的抒发。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个人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挽诗是为了悼念已故的皇帝,表达了对他去世的惋惜与对曾经盛世的追忆。诗中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孤独,展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诗歌鉴赏:

李梦阳的这首挽诗通过对比手法,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寂静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时间的流逝。开头两句提到“元老烱仍在,退朝无昔呼”,既表明了当时仍有老臣在世,却又显露出朝廷的空虚与失落。随后,诗人描绘出闲暇的环境,华丽的车辇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耀眼,“夕日已金铺”更是暗示着曾经的辉煌与现今的对比。

“望幸霓旌远,埋灵山殿孤”则通过对远方霓旌的眺望和灵山殿的孤独,传达出一种对逝去荣华的怀念与惋惜。最后一句“君看霜露节,冠冕灞陵趋”则将时光的流逝与权位的变化结合,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透露出对权力和历史的深刻思考,给读者带来一种沉重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元老烱仍在:元老们依然健在,但与昔日的辉煌相比,显得有些无奈。
  • 退朝无昔呼:朝廷退去时,昔日的呼声已不复存在,感叹权力的变迁。
  • 閒阶惟玉辂:描绘出清静的环境,只有华丽的车辇,构成一种孤独的美感。
  • 夕日已金铺:夕阳的光辉洒在地面上,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 望幸霓旌远:远望高悬的彩旗,象征着权力与荣华的遥不可及。
  • 埋灵山殿孤:灵山殿象征着皇权的失落,孤独地埋藏在历史中。
  • 君看霜露节:提醒读者关注时光的流逝,象征着生命的短暂。
  • 冠冕灞陵趋:指出走向权力和荣耀的道路,暗示着对过去的追忆。

修辞手法:

  • 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比喻:夕阳比喻着过往的荣耀,霜露节比喻着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
  • 意象:使用“玉辂”、“霓旌”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华美而又悲凉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权力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逝去繁华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对生命无常的哲思。

意象分析:

  • 元老: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智慧的传承。
  • 玉辂:象征着权力与尊贵,代表着昔日的辉煌。
  • 霓旌:象征着华丽与荣光,暗示着朝代的兴衰。
  • 灵山殿:象征着皇权的象征与灵魂的归属,反映出历史的孤独感。
  • 冠冕:象征着地位与权力,指向历史的沉浮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辂”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华丽的车辇
    • C. 翠玉饰品
  2. “霓旌”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祝福
    • B. 荣华与权力
    • C. 忧伤
  3. 诗中提到的“冠冕”指代的是什么?

    • A. 冠帽
    • B. 皇权与地位
    • C. 诗歌的主题
  4.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快
    • B. 哀伤
    • C. 轻松

答案:

  1. B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反映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失望。
  • 杜甫的《春望》:体现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与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梦阳的挽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时局的感慨,但李梦阳更侧重于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收录李梦阳及其他明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解析与鉴赏技巧的书籍。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德清道中还寄子瞻 春词绝句五首 送裴仲谟 醉眠亭 春日 海康书事十首 饮酒诗四首 再遣朝华 记梦答刘全美 金山晚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铢的成语 始料不及 毛字旁的字 饭囊酒甕 胞子 耻居王后 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里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谗佞之徒 裂裳裹膝 四时之气 方领矩步 赓唱 危疑 行字旁的字 半开头的成语 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