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2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29:37
通仙洞 薛能 〔唐代〕
高龛险欲摧,百尺洞门开。 白日仙何在,清风客暂来。 临崖松直上,避石水低回。 贾掾曾空去,题诗岂易哉。
高耸的佛龛险峻得仿佛要崩塌,百尺高的洞门大开。 白日里仙人在何处?清风中游客暂时到来。 悬崖边的松树直插云霄,水流在石头间低回。 贾掾曾经空手而去,题诗岂是易事?
薛能(约817-880),字大拙,唐代诗人,官至工部尚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尤擅长写山水诗。此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山水画面,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题诗的感慨。
此诗可能创作于薛能游历名山大川时,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仙境的向往。诗中通过对高龛、洞门、松树、水流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仙境的向往。
这首诗以高龛、洞门、松树、水流等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叹。诗中“高龛险欲摧”一句,以险峻的佛龛形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白日仙何在,清风客暂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游客身份的自我调侃。“临崖松直上,避石水低回”通过对松树和水流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自然美和超脱感。最后两句“贾掾曾空去,题诗岂易哉”则表达了诗人对题诗的感慨,认为题诗并非易事,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灵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叹。诗中通过对高龛、洞门、松树、水流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仙境的向往。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题诗的感慨,认为题诗并非易事,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灵感。
诗中“高龛险欲摧”描绘的是什么? A. 佛龛 B. 山峰 C. 洞穴 D. 松树
“白日仙何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仙境的向往 B. 对现实的失望 C. 对游客的调侃 D. 对自然的恐惧
“临崖松直上”中的“松”象征什么? A. 坚韧 B. 柔韧 C. 变化 D. 恐惧
“题诗岂易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 A. 题诗很容易 B. 题诗很难 C. 题诗无所谓 D. 题诗很无聊
答案:1. A 2. A 3. A 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