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杨汉州见和答之二首》

时间: 2025-04-30 22:19:19

诗句

春随落絮去堂堂,白发相看作许长。

人物如公犹未节,诸生何敢薄淮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9:19

原文展示

春随落絮去堂堂,白发相看作许长。
人物如公犹未节,诸生何敢薄淮阳。

白话文翻译

春天随着飘落的柳絮悄然离去,白头老者互相对视,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见面。像公(指贤者)这样的人尚且未能节制言行,何况那些年轻的学子,怎敢轻视淮阳(指有名望的地方)。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随落絮:春天随着柳絮飘落而去,象征春天的消逝。
  • 堂堂:形容气派或壮丽,这里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 白发:指年老者,象征智慧和经验。
  • 相看作许长:互相凝视,似乎已久,表达久别重逢的感慨。
  • 人物如公:像孔子等有德行的人。
  • 犹未节:仍旧没有节制或规范。
  • 薄淮阳:轻视淮阳的学子。

典故解析:

  • 淮阳:古地名,指的是历史上有名望的地方,象征着文化和学术的高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是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复兴之际,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感慨,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无奈与对学子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离去为引子,勾起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篇通过描绘春天与柳絮的关系,营造出一种略显忧伤的氛围,暗示着美好事物的逝去。接着,诗人转而描绘白发相看,显示出老者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岁月的无情。对“人物如公”的提及,不仅是对贤者的尊敬,也暗含了对当今士人的失望,尤其是对年轻学子的失望,似乎在警示他们要更加尊重传统与文化。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对照,展现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道德标准的追求,传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随落絮去堂堂:春天悄然离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 白发相看作许长:白发老者互相凝视,象征着深厚的友谊与时间的沉淀。
  • 人物如公犹未节:贤者尚未能够自我节制,体现了对当代人风范的批评。
  • 诸生何敢薄淮阳:年轻学子如何敢轻视淮阳的文化底蕴,表达了对学术传承的重视。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天的美好与人事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春天描绘成有生命的存在,使得时光的流逝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无情、岁月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开始与希望,反映自然的轮回。
  • 落絮:象征着美好的事物随风而逝。
  • 白发:象征智慧与经验,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记忆。
  • 淮阳:象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学术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发”指代的是: A. 年轻人
    B. 老者
    C. 儿童
    答案:B

  2. “春随落絮去”中的“落絮”指的是什么? A. 柳絮
    B. 花瓣
    C. 雪花
    答案:A

  3. 诗人对年轻学子的态度是: A. 期望
    B. 不屑
    C. 冷漠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洪咨夔的《杨汉州见和答之二首》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对春天的描写充满感慨,但洪咨夔更多地关注人事变迁与文化传承,而杜甫则更侧重于现实社会的苦难与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3. 《诗词名家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齿脱 吴焕章送行 和叶枢相送芍药 和叶枢密同游南明 和唐伯宪二首 和张倅湖上十绝 长句赠弟邦达主簿 讲官沈大监献东宫米字回赐笔墨因作小诗以求 出闽中四首 其三 余行年七十有七腰围顿减殆不胜衣齿亦摇脱可念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字旁的字 破壳而出 巛字旁的字 稳开头的成语 飞土逐肉 德言工容 猪朋狗友 赤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鼻烟壶 三框儿的字 莹凈 包含务的词语有哪些 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茁实 江水不犯河水 嚣烦 鞍马劳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