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3:43
天池圣灯
作者: 萧之敏 〔宋代〕
细如珠颗大如杯,照夜浮空去复来。
神物戏人安可料,密移星斗下岩隈。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神秘的光源,细小如珠,巨大如杯,夜晚时它在空中闪烁,时而远去,时而又归来。诗中提到这种神奇的物体戏弄人类,这种现象是无法预料的,因为它悄然移动,仿佛把星星都带到了山岩的隐蔽处。
作者介绍:萧之敏,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神秘现象。诗人常常通过细腻的观察,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是文化繁荣、诗歌创作活跃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写下了这首充满幻想与哲理的作品。
《天池圣灯》是一首充满神秘感和幻想色彩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光影变幻、难以捉摸的世界。首句“细如珠颗大如杯”将光源的不同形态对比展现,使读者感受到其微妙而又宏大的特性。接下来的“照夜浮空去复来”,更是生动地描绘了光在夜空中的动态,给人以梦幻的视觉体验。
诗的后两句则引出一种哲学思考,神秘的光源被视为“神物”,其行为似乎在戏弄人类,显示出自然的不可捉摸和人类的渺小。这种神秘感与人类的无力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主题。诗的最后,提到“密移星斗下岩隈”,暗示着光源与星空的关系,反映出一种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欲望。
整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充满哲思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思考,使得这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一个高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与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人类在宇宙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表达了对未知事物的深切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用来形容光源大小的比喻有哪些?
A) 珠颗 B) 杯 C) 星斗 D) 岩隈
答案:A, B
诗中提到的“神物”是指什么?
A) 人类 B) 神秘的光源 C) 星星 D) 岩石
答案:B
诗中“密移星斗下岩隈”表达了什么主题?
A) 人类的伟大 B) 自然的无常 C) 光的美丽 D) 夜的宁静
答案:B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天池圣灯》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