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子云中秋见寄二首》

时间: 2025-04-27 04:37:36

诗句

风雨经时忆对眠,秋声愁绝雁横天。

未应放却西楼月,得酒宁须问圣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37:36

原文展示:

风雨经时忆对眠,秋声愁绝雁横天。未应放却西楼月,得酒宁须问圣贤。

白话文翻译:

在风雨交加的时候,回忆起往日的安睡,听到秋天的声音,愁苦得仿佛雁阵在空中飞翔。月亮不应该在西楼上悄然离去,既然有酒,何必去询问那些圣贤呢?

注释:

  • 风雨经时:风雨交加,经历了一段时间。
  • 忆对眠:回忆曾经的安眠。
  • 秋声愁绝:秋天的声音让人愁苦。
  • 雁横天:大雁在空中飞翔。
  • 未应放却:不应该让……离去。
  • 西楼月:西边楼上的月亮。
  • 得酒宁须:既然有酒,何必。
  • 问圣贤:去询问那些圣贤。

典故解析:

  • 圣贤:指古代的智者和思想家,代表了高尚的道德和智慧。在诗中借指那些值得学习的榜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字子云,号元吉。他生活在宋代,诗风清新自然,以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中秋之际,正值秋季,诗人可能因天气变化而引发对过往的思考,结合中秋的思乡情,表达了对月亮与酒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极为优雅,韩元吉通过“风雨”和“秋声”描绘出秋季的凄凉和孤独感,表达了他对往昔的怀念。诗中提到的“雁横天”不仅是描写自然景象,也象征着离别和思念。西楼的月亮意象则暗含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与不舍。最后一句“得酒宁须问圣贤”,意在表达一种洒脱和对传统道德的超越,强调了个人情感的独立性。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雨经时忆对眠:诗人回想起在风雨交加的日子中,自己安眠的时光,表现出对过去安宁生活的怀念。
  2. 秋声愁绝雁横天:秋天的声音让诗人愁苦,雁阵在空中飞翔,象征着离别和思乡之情。
  3. 未应放却西楼月:诗人认为不该让西楼上的月亮悄然离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眷恋。
  4. 得酒宁须问圣贤:即便有美酒在手,诗人也不愿去询问古代圣贤,显示了一种对传统的反叛和对个人情感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声比作愁苦的源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风雨”和“秋声”,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雁”、“月”等意象,营造出孤独和思念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在秋季感受到的孤独与思乡情,同时也体现了对个人情感的珍视,反映出一种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着人生的坎坷和不易。
  • 秋声:代表着时光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 :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 :象征着美好与追忆。
  • :代表着享乐与忘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楼月”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回忆
    B. 未来的希望
    C. 离别的痛苦

  2. “得酒宁须问圣贤”反映了诗人的哪种态度? A. 对传统的尊重
    B. 对个人情感的重视
    C. 对生活的失望

  3. 诗人对秋季的感受是: A. 兴奋
    B. 愁苦
    C. 平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涉及月亮与酒,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洒脱。但李白更强调个体的豪情,而韩元吉则多了一份对往昔的思念。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情感,但更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韩元吉的直白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入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独饮 书怀绝句 怀旧 立秋後作 丫头岩见周洪道以进士入都日题字 夏日六日(其三) 秋获歌 闻蛩 溪上小酌 反感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撑舌 黑字旁的字 葵倾向日 琴瑟和同 预搔待痒 寂天寞地 儿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梯附 决一雌雄 四点底的字 雠货 艮字旁的字 汗流夹背 鬼工神力 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乎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