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2:28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作者: 谢灵运 〔魏晋〕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庐山绝顶的所见所感。作者在山中行走,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越往远处走,步伐越不能停止。他希望能遮蔽日夜,经历圆缺交替的变化。手扶山壁,窥探龙池;攀爬树枝,俯瞰乳穴。山峡突然打开,平坦的道路却已经消失。山峦重叠交错,来往的痕迹无影无踪。昼夜都遮蔽了日月,四季都共享霜雪。
“龙池”与“乳穴”均为山中著名的自然景观,常用于古代文人描绘山水之美。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所向往的地方,谢灵运作为山水诗的代表,借此山水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介绍:谢灵运(384年-433年),字景仁,号称谢家山水诗的开创者,生于魏晋时期,是著名的山水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谢灵运游览庐山期间,表达了他对庐山雄伟景观的赞美以及在自然中的沉思与迷惘。庐山不仅是风景名胜,也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来抒发个人情感,表现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文化氛围。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谢灵运对庐山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中通过描绘山的高峻、险峻,表现了作者在山中行走的孤独与执着。开篇“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直接点明了作者的心境——在这无尽的山行中,时间似乎失去了意义,只有对自然的探索才是他追求的目标。
随着诗意的发展,作者通过“掩昏旦,遂复经圆缺”的描写,展示了时间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常,日夜更替、圆缺交替的自然法则,反映出他对生命哲理的思考。而“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则通过细致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庐山的雄伟之中,仿佛能感受到那种亲近自然的愉悦。
全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由孤独到思索的转变,最后通过“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总结出自然的永恒与人类的渺小。这首诗不仅是对庐山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选择题: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主要描绘了哪个地方的自然景观?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龙池”象征着____。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