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徽宗皇帝诗联扇面御书赞》

时间: 2025-08-01 04:08:06

诗句

四海如春,时维帝心。

遇特而感,其传至今。

宫扇之存,有此神翰。

原扬仁风,慰彼涂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04:08:06

原文展示:

徽宗皇帝诗联扇面御书赞 岳珂 〔宋代〕

四海如春,时维帝心。 遇特而感,其传至今。 宫扇之存,有此神翰。 原扬仁风,慰彼涂炭。

白话文翻译:

整个天下如同春天般温暖,这是皇帝心中的时令。 遇到特别的事物而产生感慨,这种情感流传至今。 宫廷扇子上的书法,有着如此神奇的笔墨。 愿传播仁慈之风,安慰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

注释:

  • 四海如春:比喻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同春天般温暖和煦。
  • 时维帝心:指皇帝心中的时令,即皇帝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 遇特而感:遇到特别的事物或情境而产生感慨。
  • 其传至今:这种感慨或情感一直流传到现在。
  • 宫扇之存:指宫廷中保存的扇子。
  • 有此神翰:指扇子上的书法极为精美,如同神来之笔。
  • 原扬仁风:愿意传播仁慈和善的风气。
  • 慰彼涂炭:安慰那些处于苦难和困境中的人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宋代文学家,以其诗词和书法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赞颂了徽宗皇帝的书法艺术和其治国理念,表达了作者对皇帝仁政的向往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徽宗皇帝书法艺术的赞美,展现了皇帝的仁政理念和对人民的关怀。诗中“四海如春”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皇帝治下的太平盛世,而“原扬仁风,慰彼涂炭”则表达了作者对皇帝仁政的期待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仁政的向往和对艺术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海如春,时维帝心。”:首句以春天比喻太平盛世,强调这是皇帝心中的理想状态。
  • “遇特而感,其传至今。”:次句表达了作者对特别事物的感慨,这种情感一直流传至今。
  • “宫扇之存,有此神翰。”:第三句赞美了宫廷扇子上的书法艺术,称之为“神翰”。
  • “原扬仁风,慰彼涂炭。”:末句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希望传播仁慈之风,安慰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

修辞手法:

  • 比喻:“四海如春”比喻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 拟人:“时维帝心”将时令拟人化为皇帝的心思。
  • 对仗:“原扬仁风,慰彼涂炭”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的愿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徽宗皇帝的仁政和书法艺术,表达了作者对仁政的向往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四海如春”、“宫扇之存”、“神翰”、“仁风”、“涂炭”。
  • “四海如春”象征太平盛世,“宫扇之存”象征皇家艺术,“神翰”象征书法艺术的高超,“仁风”象征仁政,“涂炭”象征人民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四海如春”比喻的是什么? A. 春天 B. 太平盛世 C. 皇帝的心思 D. 人民的苦难 答案:B

  2. “原扬仁风,慰彼涂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传播仁慈之风 B. 安慰皇帝 C. 赞美书法 D. 传播苦难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宋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与诗中的“四海如春”相呼应。
  •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与诗中的“慰彼涂炭”相呼应。

诗词对比:

  • 《徽宗皇帝诗联扇面御书赞》与《岳阳楼记》: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但前者更侧重于赞美皇帝的仁政和书法艺术,后者则更侧重于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岳珂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书法艺术》:详细介绍了宋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诗中的“神翰”。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入泽王河口 李廷臣通判蔡州 令狐秘丞守彭州 杨乐道留饮席上客置黄红丝头芍药 潘乐二君对雪寄声似欲予赋适方知之走笔奉呈 鸣雉词 宋中道失小女戏宽之 晚云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四怀素草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夷皓 干字旁的字 饔飧不继 彑字旁的字 忘年之交 屠保 条脱 耳字旁的字 钓水 齲字旁的字 儿童之见 鸟字旁的字 剩馥残膏 战栗失箸 孤鸾舞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