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1:59
金缕曲 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
作者: 弘一 〔近代〕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娑婆世界有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漛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尺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我披着长发,假装疯狂地走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黄昏时分,乌鸦在啼叫,几枝衰弱的柳树在风中摇曳。破碎的河山又有谁来修复?西风依旧萧瑟,惹得离家的人在娑婆世界感到瘦弱。离去吧,临流而叹息,诉说着相思,像那刻骨铭心的双红豆。愁苦比酒还浓,思念的情感在流动的波涛中不断翻涌。恨这一年来如絮飘荡,漂泊不定,难以回首。二十年间,我在文章中游历海内,究竟空谈又能有什么?听那匣子底下苍龙的狂吼。漫漫长夜凄风凛冽,难以入眠,面对生灵,谁又舍得剖心露肝?是祖国,难道我能忍心负它?
作者介绍: 弘一(1880-1942),原名李叔同,后改名弘一大师,是近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佛教僧人。他的作品多反映其内心的哲思和对人世的感悟,风格多变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留学期间,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与无奈,反映了他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以及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这首《金缕曲 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祖国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以“披发佯狂走”引入,表现了内心的挣扎与放纵。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破碎的无奈。
“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国的忧愤与失落感。与此同时,诗中提到“长夜凄风眠不得”,更是将内心的苦闷与孤独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故国的怀念,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深刻揭示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反映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与无奈,亦是对人生与命运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破碎河山”指的是什么?
“双红豆”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祖国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弘一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有对故乡的思念,但弘一更注重历史背景下的个人感受,而李白则更偏向于纯粹的乡愁与孤独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