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0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04:36
金缕曲 游仙
作者: 彭靖 〔近代〕
石室丹台路。问何来城头鼓角,吹衰如许。一例仙凡潸涕泪,忍听鹃啼忒苦。江山旧新愁难数。谁识茫茫高天意,起卧龙要借苍山雨。君不见,雷如怒。还君一剑君休负。沧桑事销凝满抱,人天无据。年少头颅争掷与,落日大旗高举。旌麾指万人迟汝。功罪千秋惟一念,方寸地宁让他人主,青史在,曾误否?
在石室和丹台之间的道路上,我不禁问那城头的鼓角声为何如此悲凉,显得衰落。人间与仙界的悲伤泪水如同一例,听着那苦涩的杜鹃啼鸣,心中不胜其烦。旧江山与新愁交织,难以计数。谁能理解那茫茫高天的意图?我想借助苍山的雨水,唤醒沉睡的龙。难道你没有看到,雷声如怒吼般震耳?我愿把一把剑还给你,不要辜负。沧桑的事情已消逝,但我心中依旧满怀。人世间没有什么是可信的。年轻的头颅争先恐后地放纵于世,落日下的大旗高高扬起。旌旗指向,万人都在迟疑。功与罪千秋之后,惟一念在心,寸心之地何必让他人主宰?青史之中,曾经的错误又算什么?
作者介绍:彭靖,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诗风多受个人经历影响,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社会动乱之际,诗人通过对仙凡之间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历史变迁的思考,寄托了对理想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金缕曲 游仙》通过对比仙界与人间,表现出诗人对人生与命运的深刻感悟。诗中采取了丰富的意象,如“石室”、“丹台”、“苍山雨”等,营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同时又夹杂着人间的悲愁。诗人在对历史的反思中,不得不面对人世间的纷扰与个人的无奈。雷声如怒,隐喻着内心的愤懑与挣扎,而“功罪千秋惟一念”则传达出对人性与道德的深思。整体上,这首诗融合了历史、哲学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存在的质疑与对理想的追求,具有深远的思考价值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个人命运的抗争,寄托了对理想的渴望与对历史的反思,引导读者思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石室”象征什么?
“雷如怒”中的“雷”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