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漉酒巾》

时间: 2025-07-27 00:48:32

诗句

靖节高风不可攀,此巾犹坠冻醪间。

偏宜雪夜山中戴,认取时情与醉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0:48:32

原文展示:

漉酒巾
陆龟蒙 〔唐代〕

靖节高风不可攀,此巾犹坠冻醪间。
偏宜雪夜山中戴,认取时情与醉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高洁节操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靖节高风是指高洁的节操和品德,难以攀附和追寻。而这条酒巾却仍然落在了冷冻的酒酿之间,暗示着作者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接受。它更适合在雪夜中佩戴,借此来感受与醉意相伴的情感。


注释:

  • 靖节:高洁的节操,指品德高尚。
  • 高风:高尚的风范或品德。
  • :掉落,落下。
  • 冻醪:指冰冷的酒酿。
  • 偏宜:特别适合。
  • 雪夜:雪天的夜晚。
  • 认取:识别,分辨。
  • 时情:当时的情感状态。
  • 醉颜:醉酒后的面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唐代诗人,字景清,号逸人,晚号大隐。陆龟蒙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他的诗歌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漉酒巾》创作于唐代,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人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高洁情操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酒巾这一意象,反映出对酒与醉的双重感受。


诗歌鉴赏:

《漉酒巾》是一首颇具情感深度的作品,诗中以“靖节高风”开篇,设置了一个高洁的理想境界,表明作者对高尚品德的向往。然而,随即转入“此巾犹坠冻醪间”,意象的转变揭示了现实的无奈和对世俗生活的接受。这种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偏宜雪夜山中戴”,在雪夜山中佩戴酒巾,恰到好处地描绘出一种幽静的意境。这一场景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是对内心情感的反映。在这静谧的雪夜中,酒的温暖与醉意交织,似乎在提醒着人们尽管追求高洁节操,但生活的乐趣与醉意同样不可或缺。

整首诗通过对酒巾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接受,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靖节高风不可攀:开篇就设定了一个理想的高洁境界,表明高尚品德的难以企及。
  • 此巾犹坠冻醪间:酒巾象征着世俗的享乐,它却落在冰冷的酒酿中,暗示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偏宜雪夜山中戴:描绘了一幅雪夜的图景,酒巾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尤为合适,暗示着在特定环境下的适应。
  • 认取时情与醉颜:最后一句将注意力转向内心情感的认知,醉颜与时情的结合,反映出作者对当下生活的感受与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增强情感的张力。
  • 意象:酒巾、雪夜等意象的使用,营造出诗歌的氛围。
  • 隐喻:酒巾作为隐喻,象征着世俗的享乐与醉意。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尽管追求高洁节操,但生活中的乐趣与醉意同样值得珍视。通过对酒巾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接受与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巾:象征着世俗的享乐与醉意,反映出人对生活的享受。
  • 雪夜:象征着宁静与纯洁,为诗歌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 冻醪:代表着冷酷的现实,形成了与酒巾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漉酒巾》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陆龟蒙

  2. 诗中提到的“靖节”指的是什么? A. 高洁的节操
    B. 酒的种类
    C. 雪的特性

  3. “偏宜雪夜山中戴”中的“偏宜”是什么意思? A. 特别不适合
    B. 特别适合
    C. 一般适合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将进酒》 李白
  • 《月下独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陆龟蒙的《漉酒巾》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都涉及到酒的享受,但陆龟蒙更多地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而李白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豪情与豪放。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侧重,前者显得内敛,后者则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陆龟蒙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霜天晓角 荷花 霜天晓角 丙申年为雪泥老仙寿 霜天晓角 除夕 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核尘与盐价 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 长至夜同内拥炉煨芋作 霜天晓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倒绷孩儿 羊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棕将军 博古通今 计口 发政施仁 言行相诡 靳薄 歹字旁的字 靡靡之乐 挈领提纲 阮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