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2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8:12
《寄松江陆龟蒙处士》
作者:齐己
万卷功何用,徒称处士休。
闲欹太湖石,醉听洞庭秋。
道在谁开口,诗成自点头。
中间欲相访,寻便阻戈矛。
这万卷书本有什么用呢?只不过是名为隐士罢了。
我悠闲地倚靠在太湖的石头上,醉心于听洞庭湖的秋声。
大道究竟在谁的口中开启,诗句自然在点头间成就。
我心中想要拜访你,但途中却被戈矛阻碍了。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诗人,字子华,号僧齐,擅长诗歌,尤其以写景抒怀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社会动荡,诗人渴望隐逸生活,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纷争的厌倦。
齐己的《寄松江陆龟蒙处士》以其简练而深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纷争的厌倦。首句“万卷功何用,徒称处士休”,直接切入主题,质疑世人对学识的追求,指出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称号。接下来的“闲欹太湖石,醉听洞庭秋”,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陶醉。诗中“道在谁开口,诗成自点头”体现出对真理的探寻,令人思考知识与智慧的真正来源。最后一句“中间欲相访,寻便阻戈矛”则是一种无奈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在纷扰的世俗中难以相聚的心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深入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知识的反思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深刻揭示了内心的矛盾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齐己
C. 杜甫
答案:B
“万卷功何用”表达了什么观点?
A. 学识的重要性
B. 对学识的质疑
C. 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戈矛”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象
B. 和平
C. 纷争与阻碍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