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6:18
《七夕有赋》
作者:魏了翁〔宋代〕
经星不动随天旋,
枉被嘲谑千余年。
无情文象岂此较,
独嗟陋羽轻相沿。
我尝作诗觗排之,
尚有遗恨污陈编。
人于万物为至灵,
聪明照彻天地先。
其如形气之所囿,
则以学问开蒙颛。
不知谁为乞巧者,
乃谓天孙执其权。
天孙能襄不能报,
世閒之拙无加焉。
痴儿騃女竞针缕,
高楼大第迷管弦。
汉魏以来用一律,
无人出语扶其颠。
其间假拙济巧者,
又欲托此文奸言。
敢因良会追往事,
更发此义声余冤。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七夕这一天对牛郎织女故事的感慨与思考。作者认为星辰不动,时间却在流转,自己在这千年间受尽嘲讽。无情的文字与图象又怎能进行比较呢?他感叹自己所作的诗即使有些遗憾,仍旧无法改变旧日的陈规。人类在万物中是最聪明的,能够照亮天地。然而,若被形体与气息所限制,那么就要通过学习来开拓眼界。不知道谁是乞巧的那个人,偏偏将权力归于天上的孙子。天上的孙子能够帮助却不能报答,世间的笨拙也没有什么改变。那些傻小子和愚女子在针线活上争抢,高楼大厦中的乐声迷乱了心智。从汉魏以来,使用的都是一种形式,没有人能发声来扶持其颠覆。假借拙劣之作来帮助巧妙之人,又想借此说出奸诈之言。敢因良辰美景追溯往事,继续发出对这份义气的冤屈。
魏了翁(1230年-1296年),字子骏,号木庵,宋代诗人。他的诗风以豪放、清新著称,常常表达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是在七夕节的背景下写成,结合了对牛郎织女传说的反思,以及对人类智慧与情感的探讨。诗人通过对传统习俗的质疑,反映出对人性、命运与时间的思考。
《七夕有赋》是一首通过牛郎织女传说来探讨人情与命运的诗作。诗人在开篇就指出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星辰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对比使得人类的短暂与宇宙的永恒显得格外突出。随后,诗人以“无情文象岂此较”来抒发对文字与情感的深刻理解,认为情感的真挚远胜于表面的华丽。诗中对于“乞巧”的质疑,实际上是在反思人与命运的关系,是否真有天意,或是我们自己在生活中所做的选择。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痴儿騃女”的描绘,展现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愤懑,尤其是对奢华而迷乱的环境的批判。最后,诗人再次回顾历史,强调传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情感上深邃而充满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牛郎织女的传说,探讨了人类的命运、情感与智慧,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质疑与对人性深层的思考。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乞巧”是指什么? A. 向神灵祈求 B. 乞求巧手 C. 争夺技艺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天孙”指的是_____。
判断题:诗人对传统习俗持有肯定的态度。(对/错)
《七夕有赋》与《天净沙·秋思》都是通过节日与神话传说来反思人性与命运。前者更侧重于对传统习俗的质疑,而后者则通过秋天的意象抒发孤独与思念。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人情的深刻观察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