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3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33:42
昨朝江南客,
语子川上亭。
有时飞雨来,不见前山青。
卉萼人未识,鸟响日可听。
既将迟贤者,无使童仆扃。
昨天我在江南遇到一位客人,
他和我谈论川上的亭子。
时而飞雨洒落,却看不见前面的青山。
花草尚未被人认识,鸟鸣却在阳光下清晰可闻。
既然要等待贤者到来,就不要让童仆把门锁上。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梦得,号香江,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五言和七言诗。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士人理想与自然的向往。
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与友人在川边亭子游玩期间,表现了与友人交谈的情景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贤者的期待。
这首《寄题周源员外衢州萃贤亭》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江南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诗的开篇便描绘了一个悠闲的场景:诗人与江南的客人谈论亭子,这种轻松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友谊的珍惜。接着,飞雨的出现让前山的景色变得模糊,反映了自然的无常与变化。梅尧臣在这短短的几句中,既描绘了自然的美,又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
诗中的“卉萼人未识,鸟响日可听”更是引人深思。这里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声音之美,更隐喻了人们对自然的无知和对生命的探索。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尽管花草尚未被人识别,但鸟鸣却是清晰可闻的,这或许在提醒人们去欣赏和发掘身边的美好。
最后一句“既将迟贤者,无使童仆扃”则暗示了诗人对贤者的期待,期待能与智者交流思想,而不愿被世俗的烦恼所困扰。这种对贤者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志向与理想,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贤者的向往,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它既是一首描写江南自然风光的诗,也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