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5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5:58
雨中花令·别意
作者: 叶恭绰 〔清代〕
水光蘋叶横塘路。
有卅六鸳鸯同住。
双桨鸥波,二分螺月,
多少消魂据。
谁知风笛离亭暮。
空回首画篷低诉。
别绪千山,无情一叶,
吹送江南去。
水面上光影的倒映,浮动着水草,映衬着塘边的小路。
在这里,有三十六只鸳鸯欢快地栖息。
船桨划动,鸥鸟在波上飞舞,月亮的形状如螺一般,
多少人因此而神伤、迷惘。
谁能知道,随着风笛的声响,离别的时刻已到,
只得空回首,低头诉说着离愁。
别情千山万水,无情的一片落叶,
随风送往江南的方向。
叶恭绰(约1680-约1750),字子华,号幽兰,清代词人,擅长词作,尤其以清丽婉约著称。他的词多描写山水风物及人情世态,情感细腻,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
《雨中花令·别意》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代。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离别的哀伤与无奈,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雨中花令·别意》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词作,叶恭绰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离别时的愁苦与思念。诗的开头以“水光蘋叶横塘路”引入,水的光影和浮萍的意象勾勒出一幅清新而又萧瑟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愁。接着提到三十六只鸳鸯,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但在离别的时刻,却显得格外悲伤。
“谁知风笛离亭暮”一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风笛的声响如同催命的钟声,令人心生惆怅。最后的“别绪千山,无情一叶,吹送江南去”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千山万水的距离与无情的一片落叶形成鲜明对比,深刻体现了离愁的无奈与苍凉。这种情感的递进,展现了诗人对人世间无常的深刻思考,令人感慨不已。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离别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无奈,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水光蘋叶”中的“水光”指什么?
“卅六鸳鸯”中的卅六指的是多少?
全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