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5:46
赏残陶径菊。正袅袅愁予,风凄露肃。何人抱幽独。更檐马锵金,廊鱼响木。此情谁属。向底处骋怀游目。小窗前,频览菱花,一笑鬓丝犹绿。萧索。故国云迷,佳人日暮,轻颦倚竹。短钗敲玉。算几夜,恁孤宿。问旅情如许,怎生排遣,应费酒尊诗轴。最无端谁隔西楼,正调弦促。
在残留的陶径旁观赏菊花。正当愁绪缭绕,微风凄凉,露水寒冷。谁在抱着幽静的孤独?更有檐下马蹄声叮当,廊上的鱼在木头上轻响。这份情感归属何方?不妨在这底处放怀游目。小窗前,我频频赏菱花,一笑间鬓边的白发依旧青翠。萧索的景象,故国的云雾缭绕,佳人在日暮时分,轻轻倚靠竹子。短钗敲击玉器,算算有多少夜晚,独自宿在这儿。问我旅途的情感如斯,如何排遣内心的孤寂,恐怕得借酒浇愁,吟诗作对。最无奈的是,谁在西楼与我隔离,正调弦急促。
作者介绍:此词作于宋代,作者不详,宋代词人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见长,风格多变,擅长描绘生活中的细节与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秋冬之交,正是思乡之情与孤独感加剧的时节,反映了词人对故国和佳人的思念,以及对孤寂生活的感慨。
《瑞鹤仙·赏残陶径菊》作于离别与思乡之际,词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冬时节的萧瑟景象和内心的孤独情感。开篇就以“赏残陶径菊”引入,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又暗含了对往昔的追忆。随着描写的深入,词人情感愈发浓烈,风的凄凉与露的寒冷,映照出他内心的忧愁与孤独。
接着,词人提到“何人抱幽独”,进一步强调了孤独的环境,接下来的“檐马锵金”、“廊鱼响木”则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一幅生活的画面,虽有生机却难掩心中的忧伤。小窗前的“频览菱花”,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暗示着词人内心的渴望与向往。
“故国云迷,佳人日暮”的描写,勾勒出思乡的情感,佳人在日暮时倚竹的形象,充满了柔情与无奈,突显了词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最后,通过“问旅情如许”、“怎生排遣”,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迷茫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秋冬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和爱人的思念,流露出孤独与无奈的情感。诗人借助自然景象与生活细节,展现出深厚的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赏残陶径菊”,陶径指的是: A. 陶器的制作工艺 B. 陶瓷的市场 C. 陶土的田野 D. 陶器的历史
词中“何人抱幽独”意在表达: A. 对孤独的思考 B. 对友人的怀念 C. 对自然的感慨 D. 对过去的追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与苏轼在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时,手法上虽有不同,但都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李清照的作品更偏向于柔美与细腻,而苏轼则更显豪迈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