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4:1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4:15:37
沈病已绵绪,负官别乡忧。
高城凄夕吹,时见国烟浮。
漠漠轻云晚,飒飒高树秋。
乡山不可望,兰卮且献酬。
旻高识气迥,泉渟知潦收。
幸遇庆筵渥,方且沐恩猷。
芸黄先露早,骚瑟惊暮秋。
旧城望已肃,况乃客悠悠。
我已身心疲惫,背负着官职却难以摆脱乡愁。
高城上晚风凄凉,时不时可以看到国土上的炊烟升起。
淡淡的轻云在傍晚飘浮,树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
遥远的乡山已无法眺望,只好用兰酒来敬献。
天空高远,气候迥异,泉水潺潺,知道雨水已收。
幸运的是遇到庆祝的筵席,才得以沐浴在恩泽之中。
秋天的黄花早早绽放,瑟瑟的乐声在暮秋中惊动。
望着旧城的肃穆,况且我还是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
谢朓(约384-416),字允和,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才华横溢,以五言古诗和乐府诗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个人的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侍筵西堂落日望乡》创作于谢朓担任官职期间,因身在他乡,心中充满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官职的无奈,表现了他在晚霞映照下的孤独与忧伤。
整首诗通过描绘落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头两句,诗人以“沈病已绵绪,负官别乡忧”开篇,直接表露了心中愁苦的情感,生动地传达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与对官职的沉重负担。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高城的凄凉与晚风的萧瑟,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的沉重与无奈。
“乡山不可望,兰卮且献酬”一句,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渴望,又转向宴席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此时虽身在庆筵,却依然难以忘怀心中的乡愁。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个诗篇更加深邃,令人感同身受。最后几句,诗人回望旧城,感叹自己作为客人在异乡的孤独,情感愈发沉重,也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份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身处他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用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
诗中“沈病已绵绪”意指:
A. 诗人身体健康
B. 诗人心情沉重
C. 诗人快乐无忧
D. 诗人与家人团聚
“乡山不可望”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
A. 依恋
B. 忘记
C. 轻视
D. 喜欢
诗中的“兰卮”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乐器
C. 酒杯
D. 一种乐曲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谢朓的《侍筵西堂落日望乡》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谢朓的诗更侧重于对官职的无奈和对身处异乡的孤独感,情感更为复杂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