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0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04:31
豅豁岩
韩元吉 〔宋代〕
苍崖两分张,绝壁千丈起。
溪流忽奔注,万古相披靡。
跳波作惊雷,跬步清见底。
攀藤上巉岩,却立半空里。
几年天师庙,栏柱岌无址。
幽禽答远响,山花乱红蘤。
我业不知疲,危栈劣容屣。
同僚具壶觞,脚软正须此。
尘埃得遐瞩,真赏契心耳。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山崖和溪流景色。高耸的绝壁仿佛将苍崖劈开,溪水奔流而下,千百年来未曾改变。水面激荡的波涛如同惊雷,脚下的水清澈见底。诗人攀爬藤蔓,站在高耸的岩石上,仿佛置身于半空中。经过多年的天师庙,栏杆和柱子早已坍塌。幽静的鸟儿回应着远方的回声,山间的花朵五彩缤纷。尽管我依然游玩不知疲惫,脚下的栈道却显得危险且不堪。同伴们一起饮酒,脚步疲惫正需要这样的时光。尘世的纷扰在此刻变得遥远,真正的乐趣在于心灵的契合。
作者介绍:韩元吉,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游历山水时所作,作者借景抒情,表达对壮丽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豅豁岩》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山水诗,展现了山崖与溪流之间的壮丽景象。诗的开篇“苍崖两分张,绝壁千丈起”便以生动的意象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而接下来的“溪流忽奔注,万古相披靡”则通过时间的对比,强调了自然景观的恒久与不变。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的感慨。
在情感上,诗人从描绘外在的自然景象逐渐转向内心的体验,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尤其是“我业不知疲,危栈劣容屣”一句,流露出诗人对攀登与探索的无畏精神。诗的最后,诗人与同僚共饮的场景,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一种对生活的享受。这种将自然与人文生活相结合的写法,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与意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宁静内心的向往,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中“苍崖”指的是什么?
A. 高大的山崖
B. 大海
C. 沙漠
“跳波作惊雷”中的“惊雷”比喻什么?
A. 风声
B. 水波的声音
C. 鸟鸣
诗人对“天师庙”的描写反映了什么?
A. 人与自然的结合
B. 宗教的衰败
C. 诗人的孤独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及其背景,进一步欣赏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