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宜兴山房十首 其二》

时间: 2025-04-30 20:46:47

诗句

斋罢鸡声转午天,地虚人寂境萧然。

两三衲子自来去,时取茶芽煮涧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6:47

原文展示

宜兴山房十首 其二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斋罢鸡声转午天,
地虚人寂境萧然。
两三衲子自来去,
时取茶芽煮涧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场景。斋戒结束后,听见鸡鸣声,此时已是午天。大地空旷,周围人迹罕至,环境显得格外寂静。两三位僧侣自顾自地来往,偶尔会采摘茶芽,用涧水煮茶。


注释

  • 斋罢:斋戒结束。
  • 鸡声:鸡鸣声,暗示时间。
  • 午天:指中午时分。
  • 地虚:大地显得空旷。
  • 人寂:人少,环境宁静。
  • 境萧然:环境显得冷清、萧条。
  • 衲子:僧侣,指和尚。
  • 自来去:自顾自地来去,没有目的。
  • 茶芽:茶树的新芽,常用于泡茶。
  • 煮涧泉:用山涧的泉水煮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以诗作见长,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作品多反映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隐居于宜兴山房时,正值午后的宁静时刻,反映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茶文化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场景和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清幽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斋罢鸡声转午天”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有序的午后,斋戒结束后,鸡鸣声提醒着人们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地虚人寂境萧然”则进一步增强了环境的空旷与寂静,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两三衲子自来去”,写出了僧侣的随意与自在,他们并不急于追求什么,而是享受着自然的馈赠。最后一句“时取茶芽煮涧泉”,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茶的热爱,也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茶与泉水的结合象征着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整首诗通过极简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带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仿佛让人置身于山间,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李曾伯的诗作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传达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使得这首诗在简约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斋罢鸡声转午天:斋戒结束后,鸡鸣声响起,天已经到达中午。
  2. 地虚人寂境萧然:大地显得空旷,人迹罕至,环境显得冷清而荒凉。
  3. 两三衲子自来去:两三位僧侣自顾自地来去,没有固定的目的。
  4. 时取茶芽煮涧泉:他们偶尔采摘茶芽,用山涧的泉水来煮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环境描绘得如同一幅清幽的画卷。
  • 对仗:如“鸡声转午天”和“地虚人寂境萧然”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规律。
  • 衲子:象征清静和脱俗的生活态度。
  • 茶芽:象征自然的恩赐和生活的简单乐趣。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理想中的和谐生活景象,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衲子”指的是谁? a. 农民
    b. 僧侣
    c. 学者

  2.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鸡鸣
    b. 茶芽
    c. 山泉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a. 描写繁忙的城市
    b. 描写宁静的山间生活
    c. 描写战争的场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美。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作品相似,都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但李曾伯更注重于对茶文化的表现,而陶渊明则更关注于田园的悠然自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人李曾伯研究》
  2.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
  3. 《茶文化与诗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西湖吊古 满江红九首 其五 满江红 满江红 城南看菊,寄纤月阁 满江红 其十二 飞涛祠部辞疾不至柬以讯之 满江红 己巳冬游鼋头渚,登陶朱阁,望太湖,依白石 满江红 题溧水任秀才垲殉难略后 满江红 渡扬子 满江红·甲戌三月,与澄宇同游小姑山。冒雨而行,舟泊绝壁下 满江红 别兰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身上 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千金一壶 巛字旁的字 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衣帛食肉 肤受之诉 心字底的字 白昼见鬼 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反犬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包含鄙的词语有哪些 挎包 丶字旁的字 羔羊之义 一清早 铅药 蚁萃螽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