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9:03
凌云气节鬓惊秋,
书剑荒寒事远游。
万里岚光乘马背,
一川红叶上鳌头。
西风不管参军帽,
绝塞空凋季子裘。
谁把茱萸念行役?
凭高拭目望神州。
秋风萧瑟,头发因气节而显得凌乱,我的心情也随之感到愁苦。手握书卷与宝剑,漫游在这冷寂的荒原,心中思绪万千。千里之外,山峦与风光映在马背上,红叶如潮水般涌来,映衬在高高的山头上。西风无情,似乎不在意将士的军帽,边塞空旷,只有秋天的衣裳愈发显得凋零。谁会在意茱萸的香气,默默思念着远行的亲人?我登高远望,试图探寻那片神州大地。
刘秉忠,元代诗人,生于元朝时期,作品多反映士人的生活和情感,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怀。他的诗风豪放、清新,兼有文人气质与士人情怀。
《九日满坦山》写于重阳节,诗人在此日登高,感受到秋季的萧瑟和人生的思考。重阳节是传统的登高节日,诗人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九日满坦山》是一首充满壮志豪情的古诗,刘秉忠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诗中开头以“凌云气节鬓惊秋”引入,生动地刻画了秋天的气氛,仿佛一瞬间将读者带入了凉意渐浓的时节。接下来的“书剑荒寒事远游”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追求,既有文人的书卷气,又有武士的豪情壮志,表现了他对远方的向往。
“万里岚光乘马背,一川红叶上鳌头”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人仿佛骑马在广阔的山川中穿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生命的渺小。在这幅画面中,红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也给人以思考人生的深意。
西风的无情、参军帽的暗示,以及季子裘的凋零,都是诗人对战争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最后两句“谁把茱萸念行役?凭高拭目望神州”更是点明思念与希望的主题,茱萸的意象不仅是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思念、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情感基调深沉而又激昂。
下列哪个意象代表了诗人对国家的思念?
A. 红叶
B. 茱萸
C. 书剑
D. 参军帽
诗中的“西风”象征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战争的无情
C. 诗人的感伤
D. 生命的无常
诗中提到的“鳌头”是指:
A. 高峰
B. 深渊
C. 河流
D. 平原
《九日满坦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前者更强调对国家的思念与生命的感慨,而后者则多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闲适。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两者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诗人个性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