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6:57
忆秦娥 次石末公韵
作者: 刘基 〔元代〕
阳春月,蜂喧蝶竞芳菲节。
芳菲节,风狂雨横,魂消心折。
凤凰台上箫声绝,长洲苑里光阴别。
光阴别,有人愁叹,泪珠成血。
阳春的月光下,蜜蜂吵闹,蝴蝶争相飞舞,正是花开的美好时节。
在这芳菲的节日里,狂风暴雨袭来,让人心神俱疲。
在凤凰台上,箫声已然消失,在长洲苑中,光阴却已不再相同。
光阴一去不复返,有人只能愁苦叹息,泪水化作鲜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士杰,号千里,元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他在元末明初的动荡时代,经历了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变迁。其诗风常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反映,具有深刻的社会意识。
创作背景:
《忆秦娥》创作于元朝末年,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感受到时代的无情与个人的无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感慨。
《忆秦娥》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失去的惋惜。开头的“阳春月,蜂喧蝶竞芳菲节”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然而,接下来的“风狂雨横,魂消心折”则突显了突如其来的变故,暗示着生活的不稳定与无常。
“凤凰台上箫声绝”,在美丽的环境中,乐声却已消失,象征着失落与孤独。随着“长洲苑里光阴别”的出现,时光的流逝带来无尽的惆怅,诗人在面对时间的无情时,感受到无法挽回的悲哀。最后的“泪珠成血”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深切的痛苦与无奈。
整首词在形式上严格遵循了词的韵律,字句间的对仗与节奏感,使得情感更加浓烈,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通过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忧伤交织,刘基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更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悲剧,深刻而动人。
逐句解析:
阳春月,蜂喧蝶竞芳菲节。
描述春天的月光和花开的繁荣,生动地展现出春天的美丽与活力。
芳菲节,风狂雨横,魂消心折。
突然的狂风暴雨打破了春天的美好,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楚与失落。
凤凰台上箫声绝,长洲苑里光阴别。
在美丽的凤凰台上,音乐已然消失,暗示着美好的时光已逝,令人感到无奈。
光阴别,有人愁叹,泪珠成血。
光阴的流逝使得人们只能感叹与悲伤,泪水化为鲜血,表现出深刻的痛苦。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主题围绕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失去的惋惜,表现出生活的无常与内心的苦楚,令人感受到深沉的悲伤与感慨。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春天的意象是什么?
a) 雪花
b) 蜜蜂与蝴蝶
c) 秋叶
“泪珠成血”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欢喜
b) 痛苦与无奈
c) 无所谓
诗人在哪个地方感受到光阴的流逝?
a) 凤凰台
b) 长洲苑
c) 山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虞美人》 - 李煜
描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落,情感深邃。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往昔的追忆,情感丰富。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刘基在作品中对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忧伤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
推荐书目:
这些参考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刘基及其作品的背景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