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16: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16:27
《哭赵公鼎》
作者: 胡铨 〔宋代〕
以身去国故求死,
抗疏犯颜今独难。
阁下特书三姓在,
海南惟见两翁还。
一坵孤冢寄琼岛,
千古高名屹太山。
天地祗因悭一老,
中原何日复三关。
全诗翻译:
我为了国家而去,宁愿以身殉国,
但如今面对上级的抗疏,我的处境是多么艰难。
阁下特意在信中提到三位姓氏,
而我在海南只见到两位老翁回来了。
一块孤零零的坟茔埋葬在琼岛,
千古流传的高名就像屹立的太山。
天地只因舍不得一位老人,
中原何时才能再度复兴三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胡铨(约1090-1150年),字子厚,号惭愧,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作多以豪放、悲壮见长,常表现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感怀。
创作背景:
《哭赵公鼎》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分裂的时代,诗人通过悼念赵公鼎,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英雄的哀悼。
《哭赵公鼎》是一首充满民族情怀和历史感的诗作。全诗以强烈的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开头两句“以身去国故求死,抗疏犯颜今独难”直接点出了诗人的矛盾心态:他愿意为国捐躯,但在现实中却无能为力,这种无奈与悲壮的情感贯穿整首诗。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提到阁下的信中提到三位姓氏,与自己在海南所见的两位老翁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历史的断裂与人物的孤独。最后的“千古高名屹太山”,既是对历史英雄的赞美,也是对自己无奈处境的反思。诗人在对历史的缅怀中,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渴望与期待,结尾的“中原何日复三关”更是流露出一种强烈的忧国之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悼念,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盼,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海南”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台湾
B. 海南岛
C. 四川
“千古高名屹太山”中的“太山”指代什么?
A. 一座具体的山
B. 逝去的历史人物
C. 伟大的声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