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4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3:18
满庭芳 劝道友
马钰 〔元代〕
怜妻爱妾,忧儿愁女。
一心千头万绪。
竞利争名来往,岂曾停住。
如蜂采花成蜜,谓谁甜独担辛苦。
迷迷地,似飞蛾投火,好大暮故。
上启阿爷老子,火坑中,谁是留心悯汝。
个个唆贤贪爱,他享富贵。
死来无人肯替,愿回头疾些省悟。
归物外,处无为清静,便是仙路。
怜爱妻子和妾侍,忧虑自己的儿女。
一心思绪千头万绪。
为了争名夺利而来往奔波,难道曾有片刻停留?
就像蜜蜂采花酿蜜,谁会觉得甜蜜是独自承担的苦?
迷迷糊糊地,像飞蛾扑火,追求那虚幻的梦。
在这火坑中,向上向父亲和长辈呼喊,谁能够真正怜悯你?
人人都在鼓励贤能与贪恋,享受着荣华富贵。
死后没有人会替代你,愿意回头快些领悟。
归于物外,处于无为的清静,便是通往仙路的途径。
马钰,元代诗人,字德诚,号照山,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多探讨人生哲理,关心人情世故,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满庭芳 劝道友》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诗人用此诗劝诫世人应放下名利的追逐,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净。
《满庭芳 劝道友》以其深刻的哲理和对现代人生活状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切思考。诗中开篇便提到对家庭的牵挂,表现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对的情感困境:对妻子、儿女的关爱与忧虑。这种情感是普遍存在的,但随着生活的压力和竞争,常常使人感到无奈与迷茫。接着,诗人用“竞利争名”的描绘,揭示了社会竞争的激烈,人们为了名利而不断奔波,几乎没有时间停下脚步去思考生活的意义。
更进一步,诗人采用了“如蜂采花成蜜”的比喻,指出了在名利背后,真正的苦楚和付出往往被忽视。如此,诗人将人生比作“飞蛾投火”,使人警觉到追求虚幻目标的危险性。最后,诗人呼吁人们应当“归物外,处无为清静”,强调追求内心的宁静是达到更高境界的途径。
整首诗以劝诫的口吻,充满了对人们迷失方向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给人以启迪和反思的空间。
整首诗探讨了人们在追求名利过程中的迷失与困惑,劝诫世人放下对物质的执念,追求内心的宁静,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诗中提到的“如蜂采花成蜜”比喻的是:
A. 追求成果的辛苦
B. 生活的甜蜜
C. 对家庭的责任
诗人认为人们在生活中常常忽略的是什么?
A. 内心的宁静
B. 亲情的关怀
C. 社会的竞争
“归物外,处无为清静”强调的是:
A. 追求物质财富
B. 内心的宁静与清净
C. 享受当下的快乐
答案:1.A 2.A 3.B
与李白的《静夜思》比较,都是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马钰则强调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李白的作品多表现出浓厚的乡愁和对自由的向往,而马钰则通过劝诫的方式引导人们回归内心,追求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