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6:43
满庭芳 其六 无声还邺城赋别
作者:曹尔堪
霜鹘盘青,暮鸦翻黑,策马遥送斜阳。
人闲似鹤,孤影出回塘。
应念夜来高会,分题处桦烛更长。
难消遣,台边暮雨,铜雀剩凄凉。
苍茫。云雾外旁沿滏水,径渡清漳。
检客装何有,权可诗囊。
识得此心无着,随缘过去住都忘。
山房暖,康王祠下,檐卜透寒香。
霜中的猛鹘在青空中盘旋,傍晚的乌鸦翻飞成黑影,我策马远送西沉的斜阳。
人闲得像鹤,孤独的身影映在回塘里。
想必你也想到昨夜的盛会,分开的时候桦树下的烛光还很久。
难以消遣,台边的暮雨中,铜雀台依旧显得凄凉。
苍茫的天际,云雾外面沿着滏水,径直渡过清漳。
这里的客人有什么呢?也不过是些诗囊而已。
识得这颗无所挂念的心,随缘而过,所有的事情都能忘记。
山房温暖,在康王祠下,屋檐透出淡淡的寒香。
作者介绍:
曹尔堪,清代诗人,字梦白,号澹斋,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曹尔堪回忆往昔与友人别离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人际关系与情感状态。
《满庭芳 其六 无声还邺城赋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开头以“霜鹘盘青,暮鸦翻黑”展现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孤独。接着描绘了人们在自然中的闲适状态,仿佛与天地合一,渗透出一种闲适的哲学思考。
在诗的中段,提到“应念夜来高会,分题处桦烛更长”,反映出对聚会情景的怀念,烛光映照下的友谊在时间的流逝中愈显珍贵。而“难消遣,台边暮雨,铜雀剩凄凉”则带有一种无奈与孤独,铜雀台作为历史的象征,寄托了作者对往昔的感慨。
整首诗不仅是对别离的感伤,也隐含着对未来的释然与随缘,最后的“识得此心无着,随缘过去住都忘”传递出一种超脱的情怀,显示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包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人际关系,表达对友谊的怀念与对人生的哲思,体现出一种超然与随缘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霜鹘”象征什么?
A. 春暖花开
B. 孤独与寒冷
C. 热情似火
D. 友谊的温暖
“应念夜来高会”中的“高会”指的是什么?
A. 诗会
B. 酒会
C. 朋友聚会
D. 高官聚集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绝望
B. 无所挂念的释然
C. 对未来的恐惧
D. 对过去的执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而曹尔堪的诗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友谊的描绘,风格上更为细腻与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