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0:59
浣溪沙
不道韶光二月中。
深深庭院护春慵。
未消残雪月朦胧。
二十四番花有信,
最凄凉是杏花风。
霏烟霏雾满帘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二月时节的感慨。虽然已经是春天,但庭院深深,春意却显得懒散而慵懒。庭院中的残雪尚未融化,月光下显得模糊而朦胧。虽然花儿陆续开放,但最让人感到凄凉的,还是那随风飘散的杏花。烟雾缭绕,帘栊上满是迷蒙的气息。
作者介绍: 顾贞立,清代诗人,生于1645年,逝于1711年,字子周,号静斋,江苏常熟人。擅长诗词、散文,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抒情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清代,正值春季,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此时社会相对安定,诗人有更多时间与自然亲密接触,生发出感慨。
这首《浣溪沙》以其细腻的情感与清新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迟到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开头一句“不道韶光二月中”,展现了春天的迟缓,二月本应是春意盎然之时,然而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懒散和无奈。接下来的“深深庭院护春慵”,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慵懒,庭院深深,似乎将春天的气息隔绝在外。
“未消残雪月朦胧”,则在视觉上描绘出一种朦胧的美感,残留的雪象征着寒冬的尾声,与月光的朦胧交织在一起,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惆怅。诗中提到的“二十四番花有信”,表达了春天的到来,但随之而来的“最凄凉是杏花风”,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脆弱与短暂。杏花的凋零与春风相伴,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奈与哀伤。
最后一句“霏烟霏雾满帘栊”,通过烟雾弥漫的意境,反映出一种迷离与虚幻的感觉,增强了整首诗的抒情效果。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无奈,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二十四番花”是指什么?
A. 二十四种花卉的开花时节
B. 二十四种水果
C. 二十四个节气
D. 二十四种动物
诗中“最凄凉是杏花风”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欢快
B. 失落与哀伤
C. 愤怒
D. 喜悦
答案: 1. C 2. A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如梦令》: 同样表现了对春天的感慨,但侧重于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杜甫《春望》: 在表现春天的同时,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情感更加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