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高邮州署秋日偶题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7:47:32

诗句

传舍官如住寺僧,半年暂主此荒城。

湖边无处看山色,但爱千家带雨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47:32

原文展示:

高邮州署秋日偶题 其二 魏源 〔清代〕 传舍官如住寺僧,半年暂主此荒城。 湖边无处看山色,但爱千家带雨耕。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这高邮州署的秋天偶然题写的诗中,我自比为像住在寺庙中的僧人一样的官员,只是暂时主持这座荒凉的城市半年。在湖边,我无法欣赏到远山的景色,但我喜爱看到千家万户在雨中耕作的景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传舍:古代官员临时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官署。
  • 官如住寺僧:比喻官员在此地只是暂时的居住者,如同寺庙中的僧人。
  • 暂主:暂时主持或管理。
  • 荒城:指高邮,形容其荒凉。
  • 带雨耕:在雨中耕作。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是通过比喻和直接描写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清代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此诗写于他在高邮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当地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是魏源在高邮州署任职期间,秋天偶然有感而发所作,反映了他对当地自然景色和人民生活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在高邮任职期间的感受。首句以“传舍官如住寺僧”自比,形象地描绘了官员在此地的临时性和孤独感。次句“半年暂主此荒城”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暂时的管理和荒凉的环境。后两句转向自然和人民生活,虽然“湖边无处看山色”,但“但爱千家带雨耕”展现了作者对当地人民勤劳生活的喜爱和赞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比喻,将官员的临时居住状态与寺庙中的僧人相比,突出了官员的孤独和临时性。
  • 次句“半年暂主此荒城”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临时性和荒凉感。
  • 后两句转向自然和人民生活,虽然无法欣赏到远山的景色,但作者对当地人民在雨中耕作的景象感到喜爱。

修辞手法:

  • 比喻:首句中的“官如住寺僧”是一个比喻,用以形容官员在此地的临时性和孤独感。
  • 直接描写:后两句直接描写了湖边的景色和人民的生活,展现了作者的观察和感受。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在高邮任职期间的感受,包括对荒凉环境的认识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传舍:官员的临时居住地,象征着临时性和孤独。
  • 荒城:高邮,象征着荒凉和边缘。
  • 带雨耕:在雨中耕作的景象,象征着勤劳和生活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传舍官如住寺僧”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提到的“荒城”指的是什么地方? A. 高邮 B. 北京 C. 上海 D. 广州

  3.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景象的喜爱? A. 山色 B. 湖景 C. 千家带雨耕 D. 城市繁华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推荐阅读魏源的其他作品,如《海国图志》等,以了解其思想和文学风格。

诗词对比:

  •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多表现了隐逸和超脱,而魏源的诗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魏源全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清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乡子 谒金门·风韵彻 再用前韵各赋三解 二郎神·小亭徙倚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 龙溪道中 题暗香疏影词后用潘德久赠姜白石韵 晓儿辈 四五用喜雪韵四首 爱山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恶道 灵文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迂僻 包含智的成语 轻舟 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扬铃打鼓 欺变 浓装艳抹 脚忙手乱 弋字旁的字 包含简的词语有哪些 韋字旁的字 瓦字旁的字 禾字旁的字 齊字旁的字 风雨时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