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时间: 2025-05-02 17:39:10

诗句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露浓 一作: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39:10

原文展示: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露浓一作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白话文翻译:

在犬吠和水声的交织中,桃花上沾满了露珠。
这露珠浓得像雨水,在树木茂密的地方偶尔能见到鹿,
而在正午的溪水旁却听不到钟声。
野生的竹子间透出青色的雾霭,飞流的泉水挂在碧绿的山峰上。
无人知道他去向何处,我只能忧愁地倚靠在两三棵松树上。


注释:

  • 犬吠:狗叫声。
  • 桃花:象征春天和美好事物。
  • 露浓:露水丰盈,也有说作“雨浓”,意指湿润的天气。
  • 见鹿:在树木深处能见到鹿的身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生机。
  • 溪午不闻钟:在溪水旁的正午时分听不到钟声,描绘出一种冷清和孤寂的氛围。
  • 青霭:青色的雾气,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飞泉:形容泉水从高处飞流而下的壮观景象。
  • 愁倚:因无人知晓去向而感到忧愁,倚靠在松树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出色的诗才,被尊称为“诗仙”。他的一生充满了浪迹天涯、追求自由的经历,其作品多以豪放、奔放著称。

创作背景: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创作于李白游历天山时,表达了他对道士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道教文化在唐代盛行,李白对此情有独钟,渴望与道士交流,寻求心灵的寄托,但终未能如愿。


诗歌鉴赏: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内心情感相结合的诗作。诗中开头以“犬吠水声”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生动的环境中,水声与犬吠构成了宁静的背景。接着,桃花沾着露水,春意盎然,画面温润而美丽。李白巧妙地利用“树深时见鹿”的描写,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灵动,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随着诗意的深入,李白通过“溪午不闻钟”的描写,将孤独感进一步提升,显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在这宁静的自然环境中,钟声的缺失,象征着人与社会的隔绝,诗人似乎在质问生命的意义。

最后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李白的孤独与失落跃然纸上。倚靠在松树上的他,正是对道士的追寻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然而终究未能相遇,反映出人生的无奈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李白特有的豪放与敏感,兼具了哲理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犬吠水声中:描绘一种静谧的乡村气氛,水声清脆,犬吠悠扬。
  2. 桃花带露浓:桃花沾满露水,象征春天与生命的活力。
  3. 树深时见鹿:在深林中偶尔能见到鹿,传递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的意境。
  4. 溪午不闻钟:正午时分溪边没有钟声,体现了孤独和宁静。
  5. 野竹分青霭:竹林间透出青雾,营造出朦胧的美感。
  6. 飞泉挂碧峰:形象描绘泉水从高处飞流而下,增添了山水的壮丽。
  7. 无人知所去:表达了对道士去向的无奈与失落。
  8. 愁倚两三松:最终回到孤独的状态,倚靠在松树上,流露出深深的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和露水比作春天的生机。
  • 拟人:描述自然景象时赋予其生命和情感,如“无人知所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称的美感,如“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李白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孤独命运的感慨,体现了他对道教思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犬吠:象征生活的真实与朴素。
  • 桃花:象征美好与生机。
  • 鹿:寓意自然的灵动与宁静。
  • 钟声:象征世俗的喧嚣与无常。
  • 青霭:象征梦幻与幽静。
  • 飞泉: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力量。
  • 松树:象征坚韧与孤独。

文化内涵:

诗中的意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的美,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理想的追求,富有哲理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人知所去”的意思是: A) 无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B) 无人知道他要回来
    C) 无人知道他在做什么
    D) 无人知道他是谁

  2.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不包括: A) 桃花
    B) 鹿
    C) 钟声
    D) 云彩

  3. “愁倚两三松”表达了诗人的: A) 快乐
    B) 孤独
    C) 生气
    D) 安宁

答案:

  1. A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展现了思乡情怀。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了自然与人的情感交融。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 vs.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两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上都很出色,但杜甫的《登高》更侧重于人生的感慨与忧愁,而李白的这首诗则融合了对道教的向往与孤独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传》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译文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注释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山口阻风 夜句三首 大风 和王子安至日三首 丞相温公挽词三首 巨野二首 其二 和黄充出游三首 送张蕲县 登凤凰山怀子瞻 寄答泰州曾侍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魚字旁的字 双人旁的字 金光盖地 金貂取酒 难乎为情 包含衾的词语有哪些 师直为壮 八字旁的字 钓钩 宝盖头的字 篦篱 鹊笑鸠舞 植党营私 風字旁的字 合欢酒 坎坷不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