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4:32
庭下桂花如绣。门外月华如昼。云母屏开,水精帘卷,照见姮娥瘦。记得中秋风雨后。今夜清光依旧。怕犀箸风高,玉杯露冷,空把仙裙绉。
在庭院下,桂花盛开,宛如绣品般美丽;门外的月光明亮得如同白昼。云母屏风打开,水晶帘子卷起,映照出瘦弱的嫦娥。想起中秋节后风雨过后的情景,今晚的清亮月光依然如故。只怕那高风中犀箸(筷子)摇晃,玉杯里的露水冰冷,只能无奈地把仙裙轻轻折叠。
“姮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嫦娥奔月的故事广为流传,象征着孤独、美丽和不朽。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通常与团圆、赏月、思念有关,诗中提到的“中秋风雨后”暗示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
作者介绍:李东阳(1480-1552),字明仲,号牧斋,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及政治家。他以气韵生动的诗风而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中秋节,时值风雨后的清朗夜晚,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感慨。
《雨中花 其三》展现了李东阳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清丽而又略显忧伤的画面。开头两句描绘了庭院中的桂花与门外明亮的月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云母屏开,水精帘卷”的描写,暗示了月光的照耀,映射出嫦娥的身影,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
中秋节的回忆让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尽管今夜的月光依旧清明,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惆怅却愈发显现。最后几句“怕犀箸风高,玉杯露冷,空把仙裙绉”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无奈,仙裙的轻折象征着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暗示着无法再现的美好。
整首诗把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李东阳深厚的文学造诣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表达出一种对美好过往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内心情感的表达,探讨了时光的流逝与对美好回忆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姮娥”是指哪个传说中的人物?
诗中“云母屏开,水精帘卷”描绘了什么?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