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0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0:51
高阳台 西园春览,三月廿一日
作者: 郑元昭 〔清代〕
晓气体吹香,东风送暖,西园闲遣芳辰。
京国看花,今年恰趁浓春。
碧桃初放新杨嫩,步长堤草色匀裙。
甚多情小蝶伶俜,偏好随人。
日斜更上层楼望,叹前朝遗迹,画栋生尘。
何似青山,依然槛外长新。
艳阳时节须行乐,约重游莫厌来频。
漫逡巡如此沉吟,可少清樽。
清晨的气息中飘散着花香,东风送来了温暖,我在西园悠闲地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在京城看花,今年正值春色最浓的时节。
碧桃刚刚绽放,嫩绿的新杨在长堤上显得格外和谐。
那些多情的小蝶儿轻盈舞动,偏偏喜欢跟随游人。
夕阳西斜,我登上高楼远望,感叹前朝的遗迹,画栋已然沾满尘埃。
不如那青山,依旧在栏外常新。
在这个艳阳高照的时节,应该尽情享乐,约好再来游玩可不要厌倦。
漫步徘徊,吟诵如此,倒不如少喝几杯清酒。
作者介绍:
郑元昭,清代诗人,生于18世纪,因其清丽的诗风和丰富的自然描写而受到赞誉。他的作品常以春花秋月、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高阳台 西园春览》创作于春季,正值花盛开之际,诗人借春天的景色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乐趣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开篇以“晓气体吹香,东风送暖”引入,营造出春天的氛围,清晨的气息和温暖的东风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接着,诗人提到“京国看花,今年恰趁浓春”,表现出对春光的珍惜和对花开的期盼。
在描写碧桃和新杨时,诗人运用了色彩的对比,细腻地表达了春天的色彩之美。紧接着“小蝶伶俜”的出现,赋予了春天以生命的灵动感,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又引入了历史的沉思,“叹前朝遗迹,画栋生尘”,感叹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更迭。
最后,诗人以“艳阳时节须行乐”总结,强调享受当下的重要性,提倡在春天的美好时光中寻求乐趣。整首诗在抒情中蕴含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了一种闲适而又积极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京国”指的是哪个城市?
A. 上海
B. 北京
C. 南京
答案:B
诗人提到的“艳阳时节须行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忧伤
B. 务实
C. 享乐
答案:C
“日斜更上层楼望”中的“日斜”指的是什么时间?
A. 早晨
B. 正午
C. 傍晚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