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0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07:36
原文展示:
沁园春·万法皆空 陈人杰 〔宋代〕
万法皆空,空即是空,佛安在哉。 有云名妙净,可遮热恼,海名圆觉,堪洗尘埃。 翠竹真如,黄花般若,心上种来心上开。 教参熟,是菩提无树,明镜非台。 偷闲来此徘徊。 把人世黄粱都唤回。 算五陵豪客,百年荣贵,何如衲子,一钵生涯。 俯仰溪山,婆娑松桧,两腋清风茶一杯。 拿舟去,更扫尘东壁,聊记曾来。
白话文翻译:
一切法门皆空,空即是空,佛又在哪里呢? 有云名为妙净,可以遮蔽炎热和烦恼,海名为圆觉,可以洗净尘埃。 翠竹象征真如,黄花象征般若,心中种下,心中开放。 教义参悟透彻,菩提树不存在,明镜也不是台。 偷得闲暇来此徘徊。 将人世的黄粱梦都唤醒。 算起来五陵的豪客,百年的荣华富贵,哪里比得上衲子,一钵的生活。 俯仰之间,溪山、松桧,两腋清风,一杯茶。 拿起舟去,再扫除东壁的尘埃,姑且记下曾来过。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人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佛教思想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的诗作多表现对世事的超脱和对佛教哲理的探讨。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空”的哲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世俗荣华的超越态度。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佛教术语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佛教的“空”观为核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佛教术语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万法皆空,空即是空”直接点明了佛教的核心观念,即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没有自性。随后的“有云名妙净,可遮热恼,海名圆觉,堪洗尘埃”则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清净和觉悟的境界。诗中的“翠竹真如,黄花般若”进一步以自然景物象征佛教的真理和智慧。最后,作者通过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世俗荣华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佛教“空”的哲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世俗荣华的超脱态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佛教术语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万法皆空,空即是空”表达了什么观念? A. 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 B. 一切现象都是真实的 C. 一切现象都是永恒的 D. 一切现象都是短暂的
诗中“有云名妙净,可遮热恼”中的“妙净”指的是什么? A. 清净无染的境界 B. 炎热和烦恼 C. 圆满的觉悟 D. 虚幻的富贵
诗中“翠竹真如,黄花般若”中的“真如”和“般若”分别指什么? A. 真实本质和智慧 B. 清净和觉悟 C. 虚幻和短暂 D. 永恒和真实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