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2:3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2:38:05
原文展示:
和山房夹谷佥事韵二首 何梦桂 〔宋代〕
一家南北混车书,谁使斯民耳目涂。 昔日簪缨今役户,朝时弦诵暮征夫。 迩来风雨无完屋,何处乾坤着腐儒。 不意斯文天示丧,凤凰来后见河图。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族跨越南北的混杂状态,以及民众的困惑和苦难。诗人感叹昔日的高官显贵如今成了劳役之家,早晨还在读书,晚上就成了征夫。近来的风雨摧毁了房屋,天地间无处安放那些腐朽的儒生。诗人意外地发现文化的衰败,但在凤凰到来后,又看到了希望的象征——河图。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梦桂,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对时局和社会的深刻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动荡、文化衰败的现实,诗人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变迁,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家族变迁和社会现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文化衰败的深刻忧虑。诗中“一家南北混车书”揭示了文化交融的复杂性,而“谁使斯民耳目涂”则表达了民众在动荡时局中的困惑。诗人通过对“昔日簪缨今役户”的对比,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巨大变化,而“迩来风雨无完屋”则形象地描绘了民众的苦难。最后,“不意斯文天示丧,凤凰来后见河图”表达了诗人对文化衰败的意外发现,以及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家族变迁和社会现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文化衰败的深刻忧虑,以及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一家南北混车书”描述了什么? A. 家族跨越南北,文化交融的复杂状态。 B. 家族在南北的战争。 C. 家族在南北的贸易。 答案:A
“昔日簪缨今役户”中的“簪缨”指的是什么? A. 高官显贵。 B. 劳役之家。 C. 读书人。 答案:A
诗中“不意斯文天示丧”表达了什么? A. 对文化衰败的意外发现。 B. 对文化繁荣的期待。 C. 对文化传承的满足。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