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1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10:50
花田三月黎人多。珠江无风春自波。
在花开的田野上,三月的黎族人很多。珠江上没有风,春天的水面自有涟漪。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提及的黎人和珠江可视为地域文化的象征,反映了南方特有的风土人情。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80年),字梦熊,号雪山,清代诗人,擅长词,尤其以“竹枝词”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民间风情,反映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正值广东地区的社会变迁和民众生活的繁荣时期,尤其是春季的花田和珠江的自然景象,给人以生机与活力的感受。
《竹枝 其二》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春天的农村景象,展现了南方特有的自然和人文风貌。诗中“花田三月”让人联想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黎族人则是对南方多元文化的一种体现。诗的后半部分“珠江无风春自波”则通过水面的涟漪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命力的春日气氛。整体来看,诗歌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的交融,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令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乡土气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黎人”指的是哪个民族?
A. 汉族
B. 白族
C. 黎族
D. 瑶族
“珠江无风春自波”中的“自波”意指什么?
A. 水面有风
B. 水面自然荡漾
C. 水面平静无波
D. 水面有涟漪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C. 对城市生活的描绘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陈维崧的《竹枝 其二》更侧重于描绘地方特色和民间风情,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哲理思考。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