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竹枝 其二 粤东词》

时间: 2025-04-27 08:10:50

诗句

花田三月黎人多。

珠江无风春自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10:50

诗词名称: 竹枝 其二 粤东词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花田三月黎人多。珠江无风春自波。

白话文翻译:

在花开的田野上,三月的黎族人很多。珠江上没有风,春天的水面自有涟漪。

注释:

字词注释:

  • 花田:花盛开的田野,指春季花卉盛开的地方。
  • 黎人:指黎族人,生活在中国海南、广东和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
  • 珠江:中国南方的一条大河,流经广东等地,是该地区的重要水系。
  • 春自波:春天的水面自有涟漪,形容水面波光粼粼,春天的气息在水中荡漾。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提及的黎人和珠江可视为地域文化的象征,反映了南方特有的风土人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80年),字梦熊,号雪山,清代诗人,擅长词,尤其以“竹枝词”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民间风情,反映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正值广东地区的社会变迁和民众生活的繁荣时期,尤其是春季的花田和珠江的自然景象,给人以生机与活力的感受。

诗歌鉴赏:

《竹枝 其二》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春天的农村景象,展现了南方特有的自然和人文风貌。诗中“花田三月”让人联想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黎族人则是对南方多元文化的一种体现。诗的后半部分“珠江无风春自波”则通过水面的涟漪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命力的春日气氛。整体来看,诗歌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的交融,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令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乡土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田三月黎人多:描绘了春天的田野盛满花朵,黎族人聚集在此,展示了春天的热闹景象。
  • 珠江无风春自波:珠江在春季时,没有风吹动,水面自然荡漾,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春日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前后两句在意象和意境上形成对仗。
  • 拟人:将春天的水面描述为“自波”,赋予自然以生命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田:象征着繁荣、希望和生命的活力。
  • 黎人:代表着多元文化和地方特色。
  • 珠江:象征着南方的自然风光和水乡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黎人”指的是哪个民族? A. 汉族
    B. 白族
    C. 黎族
    D. 瑶族

  2. “珠江无风春自波”中的“自波”意指什么? A. 水面有风
    B. 水面自然荡漾
    C. 水面平静无波
    D. 水面有涟漪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C. 对城市生活的描绘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陈维崧的《竹枝 其二》更侧重于描绘地方特色和民间风情,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哲理思考。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文化》

相关查询

忆江南·歌起处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送秋叶归闽次留别韵 痕星四首为熊味根起义皖中作选一 感事呈毛主席 口号答云彬 十月七日,毛主席书来,有“尊诗慨当以慷 十月六日题毛主席之绘像 十月六日得毛主席书问佩宜无恙否,兼及国 十月六日得毛主席书问佩宜无恙否,兼及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揆德 示字旁的字 包含档的词语有哪些 猪脂 唤应 巧卫 鸟字旁的字 白苋紫茄 反文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赌咒发誓 韭字旁的字 灵润 柏舟之誓 包含因的成语 掀风作浪 惊风骇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