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8:52
昔年九溪十八涧,今度见之逾清真。
静依落落石路晚,闲绕寂寂山家春。
可怜潺湲似留客,更觉曲折能随人。
得得杖藜来尽目,野棠山杏亦精神。
往年游玩九溪十八条溪涧,今天再来这里,发现更为清澈真实。
静静地依靠在傍晚的石路上,悠闲地绕过寂静的山间小屋,感受春天的气息。
可怜那潺潺流水仿佛在留住客人,更觉得这曲折的小路能够随心所欲。
手持拐杖,尽情欣赏,野棠花和山杏花都显得生机勃勃。
“九溪十八涧”在古代文人游览时常提及,象征着自然美景。九溪位于今浙江省西湖区,是著名的风景区,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吟咏。
作者介绍:周文璞,宋代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周文璞再次游览九溪时,表达了他对这片美景的深深感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再游九溪》以清新的语言和自然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九溪的深厚情感。开篇回忆往年游览的经历,诗人通过“昔年”与“今度”的对比,勾勒出时间的流逝和景物的变化。诗中“今度见之逾清真”,不仅表达了自然景色的清澈,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真实纯粹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他在静谧的环境中漫步的情景,诗句“静依落落石路晚,闲绕寂寂山家春”透出一种恬静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宁静的山林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潺潺的流水似乎在呼唤着旅人,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灵动。
最后,手持拐杖的诗人尽情享受眼前的景色,强调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九溪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的“今度见之逾清真”表达了什么情感?
“可怜潺湲似留客”中的“潺湲”指的是什么?
诗人手中拿着什么工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与周文璞的《再游九溪》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王维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周文璞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