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殉难题壁作》

时间: 2025-04-26 03:46:45

诗句

人皆受国恩,时危我独苦。

丹心佐两朝,浩气凌千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6:45

原文展示:

人皆受国恩,时危我独苦。
丹心佐两朝,浩气凌千古。

白话文翻译:

人人都享受国家的恩惠,而在危难时刻我却独自受苦。
我用赤诚的心辅佐了两个朝代,浩然正气将永存千古。

注释:

  • 国恩:国家给予的恩惠。
  • 时危:时势危难。
  • 丹心:真诚的心。
  • 两朝:指辅佐的两代皇朝。
  • 浩气:浩然正气,指正义之气。

典故解析:

“丹心”一词常用于表达忠诚与赤诚之心,尤其是在历史上许多忠臣为国捐躯的场景中。诗中提到的“两朝”可能指代作者所处的明代和其之前的朝代,反映出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观生(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爱国情怀和忠诚精神闻名。他的诗作多表现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民族的忠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朝末年,国家动荡不安,外敌入侵,内忧外患交加。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心与无奈,感叹自己在国家危难时刻所承受的苦痛。

诗歌鉴赏:

《殉难题壁作》是一首充满激情与悲壮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的决心。诗的开篇“人皆受国恩,时危我独苦”,直接道出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自我牺牲的情感。在国家危难之际,其他人或许可以躲避,享受国家的恩惠,而诗人却感到孤独的苦痛,体现出他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接着,诗人以“丹心佐两朝”表达了自己赤诚的心志和为国服务的决心。他用自己的生命与精神支持着两个朝代,显示了他对历史的责任与担当。最后一句“浩气凌千古”则升华了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处逆境,依然坚守信念,正义之气将永存于世,激励后人继承他的精神。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士人的家国情怀与忠诚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人文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人皆受国恩”:每一个人都享受着国家的恩惠。
    2. “时危我独苦”:而在国家危难之时,只有我在承受痛苦。
    3. “丹心佐两朝”:我用赤诚的心辅佐了两个朝代。
    4. “浩气凌千古”:我的浩然正气将永存于历史之中。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国恩”和“独苦”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突。
    • 夸张:用“浩气凌千古”来强调诗人情感的深刻和持久。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对个人苦痛的感慨以及对正义不屈的信念。

意象分析:

  • 国恩:象征国家的庇护与关怀。
  • 丹心:象征忠诚与奉献。
  • 浩气:象征正义、理想与不屈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国恩”是指什么?
    A. 国家给予的保护
    B. 诗人的苦痛
    C. 外敌的侵略

  2. 诗人用什么样的心态辅佐两个朝代?
    A. 绝望
    B. 赤诚
    C. 逃避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A. 财富
    B. 浩然正气
    C. 荣华富贵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个人理想。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国家动荡与个人苦痛的主题。

诗词对比

  • 苏观生的《殉难题壁作》与李白的《将进酒》都展现出对国家的忠诚与个人的牺牲精神,但苏观生更强调在危难时刻的孤独与苦痛,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与乐观的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传承》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六么令·和小山,同世父璇文 六么令·安郎用小山韵赋闺思,戏为代答 六么令·有摘庭前樱花为瓶供者,用小山韵赋之 六么令 六么令 冬夜 六么令·清阴一架 六么令 其一 次韵刘养源赋雪 六么令 六么令 法性 六么令 鸣鹤馀音卷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临危不惮 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败血症 八万四千 立刀旁的字 退潮 金蝉脱壳 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默开头的成语 以理去官 比字旁的字 摆架子 涎玉沫珠 觑便 瓦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拘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