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3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32:26
十日二首
作者:苏辙
酒经重九尚残卮,
雨送初寒问箧衣。
养气安闲真得计,
读书勤苦已知非。
谩存讲说传家学,
深谢交游绝世讥。
筑室未成中自笑,
何如茅屋对柴扉。
全诗翻译:
在重阳节喝酒时,酒还剩下一些;
初冬的细雨送来寒意,我问起衣橱里的衣服。
养生安闲确实是个良策,
勤奋读书却发现自己常常错了。
空谈传家之学,
深感对世俗交游的讥讽。
房子还没建成我就自得其乐,
比起茅草屋门前的柴门,何必在意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以诗、文、词、书法等多方面的才华闻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哲理的思考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十日重阳之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际交往的看法,反映出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苏辙的《十日二首》展现了他对生活深刻的思考,诗中不仅有对重阳节的感怀,也流露出对个人处境的自省与反思。首联提及节日的酒,似乎在描绘一种温馨的节日气氛,但随之而来的寒意又让人感受到季节变换的无情,暗示了人生的无常。
在中间两句中,诗人强调了“养气安闲”的重要性,似乎是在告诫读者,平和的心态才是应对生活挑战的最佳策略。然而,伴随这种安闲的生活状态,诗人又自觉读书的辛苦与错误,表现出一种对知识追求的谦逊和自省。
后两句则以自嘲的方式,表现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虽然房屋未成,诗人却能自得其乐,反而觉得与茅屋对比并无差别。这种对生活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与洒脱,强调了精神生活的丰富比物质条件更为重要。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表现了苏辙作为士人的理想与追求,展示出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简单、安闲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知识的谦卑态度,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重九”指的是哪个节日?
诗人对“读书勤苦”的态度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茅屋”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深入了解苏辙及其作品的背景、风格和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