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0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09:30
双调沉醉东风_秋夜旅思二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二十五点秋更鼓声,千三百里水馆邮程。
青山去路长,红树西风冷。
百年人半纸虚名,得似璩源阁上僧,
午睡足梅窗日影。
气球元气初包混饨,皮囊自喜囫囵。
闲田地著此身,绝世虑萦方寸。
圆满也不必烦人,一脚腾空上紫云,
强似向红尘乱滚。
琼珠台琪树暖青山鹧鸪,
石床平红锦氍毹。
云间萼绿华,梅下蓬莱屦。
倚高寒满身香露,相伴仙人倒玉壶,
月明夜瑶琴一曲。
在这个秋夜的二十五点时分,鼓声敲响,传递着千三百里外水馆的邮程。
青山远去,路途漫长;红树在西风中显得寒冷。
百年的人生不过是半张纸的虚名,得到了如同璩源阁上的僧人一般的清静,
在梅窗下小憩,享受阳光的影子。
气球中的元气刚刚包裹着混沌,皮囊却自得其乐,
在闲适的田园中度过此生,绝世的忧虑萦绕在心头。
即使圆满,也不必让人烦恼,
一脚腾空飞向紫云,
比起在红尘中乱转,更显得自在。
琼珠台下的琪树暖和着青山鹧鸪,
石床上铺着平整的红锦氍毹。
云间的萼绿华,梅下的蓬莱鞋,
倚靠在高寒的地方,满身香露,
与仙人相伴,倒满玉壶,
月明之夜,奏响瑶琴一曲。
作者介绍:张可久,元代诗人,以词作见长,其作品清新脱俗,情感细腻,常用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夜,诗人独自旅行,借助秋夜的情景,抒发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渗透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烦恼的逃避。
《双调·沉醉东风_秋夜旅思二》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词作,诗人在秋夜的寂静中,借助鼓声和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诗的开头通过“二十五点秋更鼓声”设定了时空背景,鼓声不仅是夜的标志,更是时间流逝的象征。接着,通过“青山去路长,红树西风冷”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诗中对“百年人半纸虚名”的反思,体现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诗人更愿意追求一种如同“璩源阁上僧”般的超然境界。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梅窗下的闲适生活,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满足。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气球元气初包混饨,皮囊自喜囫囵”,展现了对生命的感悟,虽然身体的包裹是混沌的,但内心却是欢愉的。诗的最后几句,描绘了高远的理想与境界,展现了诗人追求自在与清净的愿望,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理想的深刻理解,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反思,渴望超脱世俗的烦恼,追求一种宁静、清新的生活态度,体现出一种洒脱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张可久属于哪个时代?
诗中提到的“璩源阁”象征什么?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