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野狐泉》

时间: 2025-08-01 14:40:22

诗句

潏潏寒光溅路尘,相传妖物此潜身。

又应改换皮毛后,何处人间作好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14:40:22

原文展示:

潏潏寒光溅路尘,相传妖物此潜身。
又应改换皮毛后,何处人间作好人。

白话文翻译:

寒光闪烁,溅起路上的尘土,传说中妖怪正隐藏在这里。
也许它已经换了皮毛,在哪里还能找到好人呢?

注释:

  • 潏潏:形容水流的样子,声势浩大,冷清的样子,暗示寒光。
  • 寒光:指冷冷的光线,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
  • 溅路尘:水流冲击地面,溅起尘土。
  • 妖物:妖怪、鬼魅等不祥之物。
  • 潜身:隐藏身形,暗指妖怪不易被发现。
  • 改换皮毛:比喻伪装或变换身份。
  • 何处人间作好人:在这样阴暗的环境中,何处能找到真正的好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5年-901年),字少微,号青丘,唐代诗人,生于今四川。罗隐以其诗歌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见长,尤其在五言绝句方面有卓越成就。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野狐泉》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民间传说和神秘文化盛行。诗中涉及妖怪的隐喻,可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

诗歌鉴赏:

《野狐泉》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以“野狐泉”为题,描绘了一个阴暗而神秘的环境,令人联想到潜藏的妖怪。开篇的“潏潏寒光”给人一种阴冷、孤寂的感觉,似乎预示着一场不安的事情即将发生。随后的“相传妖物此潜身”暗示了社会的潜在危机和对未知的恐惧。

整首诗以一种冷静而悲观的口吻,反映了人们对善与恶的思考。最后一句“何处人间作好人”则是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似乎在质问:在这个充满妖怪和伪装的世界中,真正的好人在哪里?这种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使得这首诗超越了简单的自然描写,融入了深刻的哲理和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潏潏寒光溅路尘:通过描绘寒光的闪烁与尘土的溅起,营造出一种阴沉、冷清的氛围。
  2. 相传妖物此潜身:引入妖怪的传说,暗示潜藏在暗处的危险,反映人们内心的恐惧。
  3. 又应改换皮毛后:妖怪可能伪装成他人,暗喻社会中伪善者的存在。
  4. 何处人间作好人:发出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叹息,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改换皮毛”比喻伪装和欺骗。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寒光、妖物、好人等意象构成了诗的整体氛围,表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性中的善与恶,揭示了社会中伪善与真实的冲突,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真正美好人性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寒光:象征阴暗、冷漠的环境,暗示社会的危机。
  • 妖物:代表潜在的恶势力,反映人们对未知的恐惧。
  • 路尘:象征现实生活中的纷扰与污浊,暗示人性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妖物”指代什么?

    • A. 真实存在的生物
    • B. 伪善的人
    • C. 自然界的现象
  2. “改换皮毛”的意思是什么?

    • A. 逃避现实
    • B. 伪装和欺骗
    • C. 变换身份
  3. 诗人对“好人”的看法是?

    • A. 依然存在
    • B. 难以找到
    • C. 已经消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对比《野狐泉》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野狐泉》更为阴沉,反映出社会的阴暗面,而《山居秋暝》则表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两首诗虽同属山水题材,却在情感基调上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罗隐诗词解析相关文献

相关查询

桂枝香 中秋感怀,赋示觉子 桂枝香(天柱山房拟赋蟹) 桂枝香 桂枝香 桂枝香 望九华 桂枝香 其二 四十九自寿次澹心 桂枝香 其三 次荆公韵,寄郭侍郎浅斋 桂枝香 其二 除夕次荆公韵 桂枝香 其一 次荆公韵,送费钟石少宰之南都 桂枝香 己亥五月初七夜,寿平招同古微、逊庵观名伶桂凤演《宛城》一剧,赋此赏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长势 眼底无人 舌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救饥拯溺 贬责 仁心仁闻 日月合璧 交臂失之 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弃信忘义 女招待 鬥字旁的字 第二次鸦片战争 水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