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1:28
夬终伏剥果,畜极逢天衢。
否泰反其类,艮止与动俱。
此道固晓然,人情不同趋。
两目自安障,狂童为子都。
羁金络明月,骐骥旆疲驽。
静观若有得,知非降才殊。
但伤此道违,独行尝寡徒。
解后知我者,聊足以自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理的深刻思考,主要通过对比和反思来阐述他的观点。诗中提到,“夬”与“伏剥果”的关系,说明事物的变化是必然的;“畜极逢天衢”意指在极致中会遇到转机。诗人认为虽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但人心却各有不同的追求。对比“狂童”为“子都”,展现了人们在追求理想时的不同姿态。接着,诗人以“羁金络明月”来表达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最终通过“静观”与“知非”来反思自我。整首诗在探讨道理与人心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独行者的同情与理解。
魏了翁(约1040年-约1099年),字公弼,号阮亭,宋代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文多表现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魏了翁的诗风清新高远,语言生动,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常常融入道教和佛教的思想。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魏了翁中年时,他在经历了人生的波折与思考后,写下了这首反映内心感悟的作品。诗中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魏了翁的《次韵庐陵刘时见怀》是一首深邃的哲理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及人心的观察与感悟。诗中运用了《易经》的象征,表现出事物变化的必然性与不可预见性。首联“夬终伏剥果,畜极逢天衢”开门见山,通过卦象的变化暗示人生的起伏与机遇。接下来的“否泰反其类”则强调了对立之中蕴含的辩证关系,显示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在中间部分,诗人以“狂童”为对照,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各自不同的选择与追求,表现了个体差异的复杂性。而“羁金络明月”则通过意象描绘出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桎梏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的渴望。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颇为沉静,以“静观若有得”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反思与自我安慰。这种静态的观察与思考不仅是对外界的回应,更是一种内心的自我解脱,显示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高尚的情操。
整首诗通过对道理与人心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追求,尤其是在面对人生的复杂性与矛盾时,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夬终伏剥果”中的“夬”是指什么?
A. 卦象
B. 结束
C. 结果
D. 选择
诗中提到的“羁金”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理想被束缚
C. 自由
D. 机遇
“静观若有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忧伤
B. 宁静与反思
C. 怨恨
D. 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