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4:23
六州歌头 感愤无端,长歌当哭,以东山体写之
作者: 龙榆生
青天难问,待击唾壶歌。
惊残破。遭折挫。看山河。
泪痕多。掩面愁无那。
民德堕。癫风簸。
燎原火。滔天祸。
可奈何。鬼哭神号,罪孽谁担荷。
满地干戈。怅高衢大道,翻作虎狼窝。
吞噬由他,不须诃。
似狂潮过。冲单舸。
嗟失舵。泛洪波。
思丛脞。意相左。
长妖魔。数烦苛。
万姓蒙枷锁。安偷惰。
避虞罗。纵淫颇。
攀花朵。任蹉跎。
飘荡神魂,剩欲吟清些,贼及菁莪。
更鸮音盈耳,无计托岩阿。
雨泣滂沱。
在这片青天之下,我难以发问,只能用歌声来表达我的愤懑。
如惊涛骇浪般的破碎,遭遇磨难,目睹这山河的沧桑,
泪痕满面,却掩面无泪。
民心已堕,乱世风暴席卷而来。
大火燎原,天灾降临,
我又能奈何?鬼神在哭泣,罪孽由谁来承受?
满地战火,曾经的繁华大道,如今竟成了虎狼的巢穴。
任其吞噬,我不再责问。
犹如狂潮涌来,冲击孤舟,
我叹息失去舵手,任凭洪波泛滥。
思绪纷乱,彼此不相干。
长久的妖魔,数不胜数的苛刻。
万民都被枷锁束缚,何以偷懒?
避开虞罗,纵情于世。
攀摘花朵,任时光流逝。
飘荡的灵魂,只剩下吟唱的欲望,贼与菁莪相伴。
更是鸮鸣在耳,无计可施于岩阿。
雨水滂沱,悲泣不止。
“万姓蒙枷锁”中的“枷锁”象征了古代社会中的压迫与束缚,反映了民众在动乱时代的无奈与痛苦。
作者介绍:龙榆生(1890-1946),字子华,号雪岑,近现代诗人,著名的抗战文学作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了对民众苦难的同情及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20世纪上半叶,正值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之际,民众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及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同情。
《六州歌头》以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动乱时代的民生苦痛。开篇以“青天难问”引入,表现了在无望的天空下,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愤怒。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通过对山河的悲叹、对泪痕的强调,深刻体现了人民在乱世中的苦难与挣扎。
诗中反复提到的“鬼哭神号”,揭示了社会动荡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而“满地干戈”则生动地描绘了战火纷飞的景象。这些意象不仅有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的反思。
在形式上,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和对仗,使得整首诗节奏感强烈,情感更加饱满。最后,诗人在“飘荡神魂”一节中,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深切感慨,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未来的无奈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充分展现了龙榆生对社会不公的强烈反抗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动乱的悲愤,深切同情人民的苦难,抒发了对未来的无奈和对历史的反思。
诗词测试:
《六州歌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愤怒与悲痛
c) 安详
诗中提到的“燎原火”主要象征什么?
a) 和平
b) 灾难
c) 繁荣
“鬼哭神号”的意象有什么含义?
a) 生活幸福
b) 反映社会动荡的悲惨
c) 诗人的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