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2:59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长怀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长久的思念已断,关隘的景象一片苍茫。征途上的尘土暗淡,霜风凛冽,边疆的声音悄然无声。心中暗淡而凝重。追忆当年的事情,似乎是命运的安排,而非人力所能改变,洙泗河畔,曾经的歌声如今只剩下腥膻之气。隔着水面望乡,落日下的牛羊交错成群。看那名王的夜猎,骑乘火焰似的骏马,纵横如明河。笳声和鼓声悲鸣,令人心惊。想起腰间的箭和匣中的剑,空对着尘埃,究竟能成就什么呢?时光易逝,心中空有壮志,岁月渐渐流逝。渺茫的神京,心中怀念远方,静静地守望烽火,不再发兵。冠盖齐整,纷纷驰骋,究竟为何呢?听说中原的遗老们,常常向南望去,羽葆和霓旌随风飘扬。希望行人到此时,忠诚与愤懑充满胸怀,泪水如倾。
张孝祥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以豪放激昂的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感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六州歌头·长怀望断》创作于宋代动荡的时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沦陷、个人失意的深切忧虑与思考。诗中流露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英雄气概的渴望。
这首诗以其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开篇即以“长怀望断”道出思念的无尽。关塞的苍茫与征途的艰辛交织,展现了一种沉重的历史感。诗中反复提到的“笳鼓悲鸣”传递了征战的苦楚,而“腰间箭,匣中剑”则象征着未能实现的壮志。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折射出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结尾部分,诗人希望忠诚与愤懑能填满胸怀,泪水倾流,勾勒出一种悲壮的英雄情怀。
整首诗表面上看似对战争的感慨,实则深刻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洪流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惘。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情感主要体现在诗的哪个部分?
诗中提到的“笳鼓”主要象征什么?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六州歌头·长怀望断》的诗意、背景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