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1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18:53
鹧鸪天(赠妓)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暖逼酥枝渐渐融。
双飞谁识蝶雌雄。
歌声已逐行云去,
花片偏来酒盏中。
眉月冷,画楼空。
酒阑犹未见情钟。
直须把烛穿花帐,
方见佳人玉面红。
春暖花开,柔软的树枝渐渐融化。
双飞的蝴蝶,谁能分辨雌雄?
歌声已经随着行云飘散而去,
却只见花瓣飘落到酒杯中。
眉月冷清,画楼空旷。
喝酒到尽兴时,却还没有见到情意绵绵。
必须点亮蜡烛透过花帐,
才能见到那位美丽佳人的红润面庞。
刘辰翁,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才情出众著称,作品多描绘春日美景和人情世态,常流露出对生命和爱情的感慨。
此诗创作于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万物复苏、生命繁盛之时。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交织,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鹧鸪天(赠妓)》是一首蕴含春意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柔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爱情的向往与渴望。首句“暖逼酥枝渐渐融”,描绘出温暖的春风使树枝上的冰雪慢慢融化,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接下来的“双飞谁识蝶雌雄”,则以蝴蝶作为春天的象征,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同时也引申出对美好爱情的探寻。
“歌声已逐行云去,花片偏来酒盏中”,这两句中,歌声的消散与花瓣的飘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生命的无常与短暂。此时,酒盏中飘落的花瓣,不仅增添了饮酒的情趣,也暗示着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情感的期待。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一个空旷的画楼和冷清的月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直须把烛穿花帐,方见佳人玉面红”,最后两句透出一种急切的期待,期待着在烛光下能见到那位心仪的佳人。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爱情的渴望,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情感的画面。
整首诗歌围绕春天的美好与对爱情的渴望展开,表现出生命的短暂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春天象征是什么?
A. 收获 B. 生机 C. 寒冷
填空题:诗中描绘的“花片偏来酒盏中”意味着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