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竹枝 其十一 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时间: 2025-05-01 08:22:45

诗句

莫歌月节折杨柳。

前溪变声悦郎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22:45

诗词名称: 竹枝 其十一

作者: 俞彦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莫歌月节折杨柳。
前溪变声悦郎口。

白话文翻译:

不要在月圆节时去折杨柳。
前面的溪水变得欢快,悦耳的声音在郎君口中流淌。

注释:

  • :不要。
  • 月节:指的是农历的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丰收。
  • 折杨柳:杨柳在古代常象征离别,折柳送别是一种传统的习俗。
  • 前溪:指诗人面前的溪水。
  • 悦郎口:悦耳的声音来自“郎”的口中,暗含与恋人交谈的愉悦。

典故解析:

“折杨柳”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离别和思念。在中秋节这个团圆的时刻,折柳更是增添了离别的伤感。诗中提到的“前溪”,可能暗示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彦(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他的诗歌往往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节日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竹枝 其十一》以简单的言辞传达了深刻的情感。首句“莫歌月节折杨柳”,提醒人们在团圆的节日中,不应有离别的行为,反映出一种对节日氛围的珍惜与渴望。同时,也暗含对离别的无奈与伤感。第二句“前溪变声悦郎口”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溪水的流动与欢快仿佛在回应着人们内心的欢愉。这种自然与情感的结合,使整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悠远而又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歌月节折杨柳:在中秋这个团圆的节日,不要唱歌或折柳,这是对离别情感的抑制,强调节日的欢乐与团圆。
  2. 前溪变声悦郎口:前面的溪水流动声变得欢快,象征着人与自然的融洽,欢声笑语在郎君口中流淌,表达了愉悦的情绪。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仗,前后呼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杨柳”和“溪水”两个意象,传达出离别与欢愉的对立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节日为背景,通过对杨柳和溪水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团圆的期望,以及对离别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杨柳:象征离别与思念,通常与送别场景有关。
  • 前溪: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欢快,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月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春节
    D. 清明节

  2. “折杨柳”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什么? A. 欢聚
    B. 离别
    C. 祝福
    D. 旅行

  3. 诗中“前溪变声悦郎口”描述了什么? A. 自然的和谐美
    B. 生活的悲哀
    C. 旅行的孤独
    D. 离别的伤感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背景,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侧重于孤独感。
  • 《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光的描写,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入门》
  • 《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客归登净远亭二首 表弟周明道工於傅神而山水亦佳,久别来访, 酷暑观小僮汲水浇石假山 题刘德夫真意亭二首 其一 雪用欧阳公白战律,仍禁用映雪访戴等故事, 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二首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其三 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 题南雄驿外计堂 八月朔晓起趣辨行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坐山看虎斗 爿字旁的字 菲才寡学 尢字旁的字 糹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喷血自污 墟坟 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抗策 戴星而出 千真万实 屮字旁的字 士绅名流 无为而治 炉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