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竹枝词 其三》

时间: 2025-05-01 08:22:45

诗句

前船夫问后船夫,尔在河南运米无。

九十石粮车十辆,几多牛疋几人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22:45

原文展示:

竹枝词 其三
前船夫问后船夫,尔在河南运米无。
九十石粮车十辆,几多牛疋几人驱。


白话文翻译:

前面的船夫问后面的船夫:“你在河南运米吗?”
“有的,运了九十石的粮食,十辆车,多少牛和人来驱赶?”


注释:

字词注释

  • 前船夫:指在前面行驶的船的船夫。
  • 后船夫:指在后面行驶的船的船夫。
  • :你,古代汉语中的用法。
  • 河南:古代地名,指如今的河南省,水路运输的重要区域。
  • 运米:运输稻米。
  • 九十石:石是古代的重量单位,约合120斤,九十石即为10800斤。
  • 粮车:运输粮食的车。
  • 牛疋:牛的数量,疋是古代对牛的计量单位。
  • 几人驱:多少人来驱赶牛车。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反映了明代水路运输的商贸活动,显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一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之淳,明代诗人,作品多以田园生活和民生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地方特色。

创作背景: 《竹枝词》是明代的一首民谣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活动,尤其是水运贸易的繁荣。诗中以船夫的对话形式,展示了古代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诗歌鉴赏:

《竹枝词 其三》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水路运输的繁忙景象。诗中前后船夫的问答,生动地刻画了人们在生活中忙碌的状态和对生活的关注。通过“问”和“答”的形式,诗人展现了不同船夫之间的交流,这种问答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生计,更隐含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联系。

诗中提到的“九十石粮车”和“十辆”,让人感受到运输的规模与繁忙,诗人通过具体的数据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牛和人共同参与到运输中,体现了古代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虽短小,但内容却极为丰富,蕴含了对生活真实的观察,展现了人民的劳动与生活。通过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描写,诗人传递出一种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表现出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团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船夫问后船夫:开篇即以对话形式引入,生动活泼。
  • 尔在河南运米无:问话内容直接,涉及日常生计,反映了水运贸易的实际状况。
  • 九十石粮车十辆:细节描写,具体化运输规模,让人感受到运输的繁忙。
  • 几多牛疋几人驱:最后的问题进一步强调了参与运输的人力和牛力,展示了劳动的场景。

修辞手法

  • 对话:运用问答形式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数字描写:通过具体数字让场景更为真实。
  • 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生活的质朴和真实。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尊重与赞美,展现了当时的经济活动及人们的生活状态,反映了社会的繁荣与团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船夫:象征着勤劳的人民。
  • 粮车:代表着农业的丰收和经济的繁荣。
  •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劳动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粮食运输的重量是?

    • A. 九十斤
    • B. 九十石
    • C. 九十斗
    • D. 九十车
  2. 诗中的“尔”指的是谁?

    • A. 前船夫
    • B. 后船夫
    • C. 牛
    • D. 诗人
  3. 诗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什么的?

    • A. 田园生活
    • B. 水路运输
    • C. 战争
    • D. 诗人的心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枝词》其他篇章
  • 杜甫《望岳》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与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相对比,二者都描绘了生活场景,但《竹枝词》更侧重于民生与劳动,而《鹿柴》则突出自然之美与诗人的心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明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十二郎 宁士十二弟新婚,余写梅花一幅为颂。又戏咏本事调之 三奠子 都城七夕 三奠子 三奠子 远游 三奠子 三奠子 同国器帅良佐仲泽置酒南阳故城 三奠子 偶忆 三奠子 三台令 西湖感旧 三台令二首·和石帚师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治身 连中 残开头的成语 文字旁的字 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裹的词语有哪些 涉想犹存 赤字旁的字 贫贱之交 推恩削藩 外耳 巧不可接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酉字旁的字 步步进逼 人言籍籍 耳刀旁的字 頁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