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晚至陈氏馆》

时间: 2025-05-06 03:02:04

诗句

虚烟散华池,高蝉暮声咽。

落景对闲眠,新秋入华发。

素怀惬幽赏,微厓洒林末。

为爱竹间凉,相过步庭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2:04

原文展示:

晚至陈氏馆
作者: 甘复 〔元代〕

虚烟散华池,高蝉暮声咽。
落景对闲眠,新秋入华发。
素怀惬幽赏,微厓洒林末。
为爱竹间凉,相过步庭月。


白话文翻译:

晚霞在华池上轻轻散开,
高处的蝉声在暮色中低吟。
落日的余晖照映着我的闲眠,新秋的气息悄然融入我的白发。
内心的宁静让我享受这幽静的赏景,
微风轻拂,洒落在林间的末端。
因喜爱竹林中的清凉,我与友人相伴走在庭院的月光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虚烟:指烟雾弥漫的景象。
  • 散华池:华池指的是水面,散华即指光影在水面上洒落。
  • 高蝉:指高处的蝉鸣。
  • 落景:夕阳的余晖。
  • 闲眠:悠闲地睡眠。
  • 新秋:新的秋天,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素怀:素雅的心情。
  • 微厓:轻微的山崖,这里形容景色。
  • 洒林末:指微风吹拂到树林的边缘。
  • 竹间凉:竹林中的清凉气息。
  • 步庭月:在庭院中漫步,沐浴在月光下。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蝉”与“秋”常常用来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蝉鸣在暮秋时节更显得清脆而孤独。
  • “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清雅,常与文人雅士的生活息息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甘复,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反映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晚至陈氏馆》创作于一个宁静的秋日晚间,诗人于友人家中,感受秋天的气息与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晚至陈氏馆》将秋晚的宁静美好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巧妙融合。开篇的“虚烟散华池”描绘了晚霞映照水面的景象,给人以宁静、优雅的感觉。接着,诗人以“高蝉暮声咽”表现出秋虫的哀鸣,增添了几分孤寂之感。此时的诗人正处于一种闲适的状态,面对落日余晖,心中涌起对于时间流逝的思考。

“素怀惬幽赏”一句,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悠然自得,他在静谧的秋夜中享受着自然的美好。微风轻轻拂过树林,带来一丝清凉,这种感觉尤为珍贵,诗人因而与友人一同在月光下漫步,享受这份幽静的时光。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与时光的思考。诗中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元代诗歌中的一颗明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虚烟散华池:烟雾弥漫,晚霞洒落在池塘上,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2. 高蝉暮声咽:高处蝉鸣在暮色中低吟,表现出秋天的孤寂与诗人的思绪。
  3. 落景对闲眠:夕阳的余晖与诗人的悠闲相对,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
  4. 新秋入华发:新秋的来临让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白发象征着时光的无情。
  5. 素怀惬幽赏:诗人内心的恬淡与对幽静景色的享受,体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6. 微厓洒林末:微风轻拂,洒落在树林的边缘,渲染出一种轻柔的自然景象。
  7. 为爱竹间凉:因喜爱竹林的清凉,表现出与自然亲密的关系。
  8. 相过步庭月:与友人一同在庭院中漫步,享受月光的温柔,表达了对友谊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晚霞比作“虚烟”,形象生动。
  • 拟人:蝉声“咽”,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素怀惬幽赏,微厓洒林末”,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虚烟:象征梦幻与虚无,反映心境。
  • 华池:象征宁静与美好,水象征生命的流动。
  • 高蝉:象征孤独与时光的流逝。
  • 竹间凉:象征清雅与自然的亲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蝉”主要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时光流逝
    C. 自然的美

  2. “素怀惬幽赏”中的“素怀”指的是什么? A. 清淡的酒
    B. 纯净的心情
    C. 乡愁

  3. 诗中“微厓洒林末”所描绘的意象有什么特点? A. 轻柔与宁静
    B. 热烈与喧嚣
    C. 黑暗与阴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甘复的《晚至陈氏馆》与李白的《静夜思》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甘复更注重于与友人共享宁静,而李白则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2. 《中国古诗词鉴赏指南》
  3. 《诗词背后的文化与哲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酬于訢校书见贻 秋宵宴别卢侍御 和处州严郎中游南溪 送吴秀才之山西 河亭 题开元寺 送饶州张使君 送邵州林使君 送窦秀才 台州郑员外郡斋双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揽包收 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彐字旁的字 巾字旁的字 石谷 见字旁的字 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隐约其辞 衣不解结 终开头的成语 寸字旁的字 佹常 石烂江枯 户字头的字 避退 和俗 墐灶 史争旦夕 包含粪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