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6:01
碧落堂晓望荷山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荷山非不高,城里自不见。
一登碧落堂,山色正对面。
如人卧平地,跃起立天半。
指挥出伏兵,万骑横隔岸。
後乘来未已,前驱瞻已远。
晨光到岩岳,人物俱蒨绚。
绿屏纷开阖,翠旗闪舒卷。
安得垂天虹,桥虚度云巘。
老铃偶报事,郡庭集宾赞。
匆匆换山巾,默默下林阪。
荷山不是不高,只是从城里看不见。
一登上碧落堂,山的颜色正好映入眼帘。
就像一个人躺在平地,忽然跃起,仿佛站在天的一半。
指挥出伏兵,万骑马横亘在河岸。
后面的队伍还没有结束,前面的先锋已远远在望。
晨光照到岩岳,人与自然都显得光彩夺目。
绿屏幕纷纷打开,翠色的旗帜闪烁着舒展和卷起。
怎么能让天上的彩虹垂下,桥梁虚度在云巅?
老铃偶尔传来消息,郡里的庭院聚集了宾客的赞美。
匆忙换上山巾,默默地走下林间小坡。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福建南平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山水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荷山”为题,描绘了诗人从碧落堂俯瞰荷山的壮丽景色。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描绘了山水的美景与晨光的辉映,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的开头用“荷山非不高,城里自不见”引入,表明诗人对于荷山的存在的感知,虽然在城市中看不见,但一登高就能与之相对。接着,诗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山色如画的景象,尤其是“晨光到岩岳,人物俱蒨绚”一句,将自然的光辉和人们的神情融为一体,生动形象。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荷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荷山指的是什么?
A. 一座城市
B. 一座山
C. 一条河
答案: B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碧落堂”是在__的地方。
答案: 高处
判断题: 诗中描绘的场景是宁静的田园风光。 (对/错)
答案: 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